上海城隍庙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上海城隍庙今貌。

上海城隍庙是全国著名的正一派道教宫观,坐落于上海老城区的中心地带的方浜中路黄浦豫园旅游区,占地约三千平方米。上海城隍庙原名金山神庙,又名霍光行祠,建于明朝永乐年间(1403年-1424年),有著六百多年历史。上海城隍庙的特别之处在于,它同时供奉著三个城隍,分别为西汉大将军霍光(?-前68年)、明朝官员秦裕伯(1295年-1373年)和清末水师提督陈化成(1776年-1842年),遂形成“前殿供霍,后殿供秦,同时供陈”[1]的独特供奉格局。由于在明、清时期得著地方县府的重视和百姓的热心支援,使得上海城隍庙在道观的建设和组织上有著重大的发展。到了千禧年代,城隍庙内被占用的厢房相继被庙务管理委员会所收回,让庙观得以进行全面的修缮,完善内部的建筑布局。直到现时,上海城隍庙每日仍然香火鼎盛,是为上海居民祈求国泰民安和寄托理想追求的道教场所。

发展历史

上海城隍庙历史悠久,整个发展过程大约可分为六个时期:

唐朝至明朝期间

自唐代起,上海地区(古称为华亭县)就已经有城隍庙的出现,并围绕县城四面而建。虽然上海县于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已经建置,但因著仍处于建立初期,城镇规模相对较小,因此尚未有独立的城隍庙。城内居民若想祭拜城隍神就需到城郊处属松江府的淡井庙。及后上海县城逐渐发展,越来越多人聚居于城内,使得出城祭祀城隍神变得不便。是以在明代永乐年间,知县张守约将城内供奉金山神主霍光的金山神祠改建为上海城隍庙。


清朝期间

清朝中后叶的中国社会战争不断,供奉著神灵的上海城隍庙也惨遭波及,多次被战火摧残。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军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占领上海城并以城隍庙为驻守地点,把庙内的建筑尽数破坏。咸丰三年(1853年),小刀会首领刘丽川于上海起义,后以城隍庙内的西园作指挥所。随著小刀会与清廷军队间的战争展开,城隍庙及周遭地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天国军攻入上海城。满清政府以“借师助剿”为名,长驱直入外国军队所驻扎的城隍庙西园,将园内的兰景破坏殆尽。面对这样残破不堪的上海城隍庙,上海知县及巡道于同治(1862年-1874年)和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先后下令修葺庙宇。经过多月对头门、二门、辕门大殿及戏楼鼓楼等建筑部分的修复,城隍庙一洗颓垣败瓦的景象,壮观的庙宇建筑、光鲜亮丽的外墙成功吸引大量的香客和县外人到庙宇参拜游览。附近的商业店铺亦因此越盖越多,城隍庙一带逐成为上海城中最为繁华的地区。及后,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和宣统元年(1909年),上海城隍庙相继被授予“保釐苍赤”匾额,且募捐重修大殿寝宫。此时的城隍庙发展可谓达到顶鼎时期。


民国时期

上海城隍庙于民国年间经历多次大火的洗礼,庙观的建筑物料和管理制度也因此出现了转变。一九二四年,城隍庙失火致使大殿全然毁坏,复修工程于两年后随即展开。有别于旧时由公款公产处一手包办重修,是次重建逐分开设计和建造两个部分,并由不同的公司承包。经历二十个月的重建,一座以钢骨水泥建成的辉煌仿古大殿终于一九二七年展现于世人眼前。壮丽的建筑为城隍庙带来香火鼎盛、商业繁荣的景象;同时亦为庙观引来不法商人的觊觎。有见及此,秦砚畦、叶惠均和黄金荣等人于一九二六年逐一改变传统的庙宇管理制度,以邑庙董事会取代住持道士来管理城隍庙。并在五年后转为由董事会招聘道士出任住持,以承担起管理城隍庙的角色。同时城隍庙中的各个殿宇也采纳投标的方式,把自身殿宇交予中标人来承包经营。到此上海城隍庙失去了传统道观独有的管理模式。直到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庙观香火被迫中断,上海城隍庙成为难民区,为大量无家可归的上海市民提供安身之所。


新中国时期

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基于各种的政治考虑和走向,上海城隍庙遇到了自建庙以来最为严重的打击。虽然正一派道士于建国初期成功重新接管上海城隍庙,并对各殿进行整顿以恢复道教宫观的本来面目。但随著上海的解放,城隍庙迎来了一段关闭时期。及后上海市宗教局展开对城隍庙的整治工作,不但裁去庙内职员,而且也撤销掉邑庙董事会和包殿等制度。宗教局后来以扩阔街道和商场为由,把占地139.8平方米的后殿房屋转让予花鸟商店所使用。不过真正对城隍庙造成近乎毁灭性破坏的莫过于一九六六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把殿宇内的神像悉数毁坏,并将封存于城隍庙内的宗教用品置于丽水路停车场中尽数烧毁。城隍庙的各个部分亦被政府所瓜分,转为不同的用途。如庙观的大殿、中殿和走廊阳台等,共约一千二百平方米的土地全由上海市百货公司小商品批发部所占有。星宿殿和十王殿则作为南市区科技协会展览大厅,后改为豫园商城所用。上海城隍庙的宗教活动至此完全停顿。


改革开放后

随著宗教政策的落实,上海城隍庙在一九九四年重新对外开放。上海市道教协会亦随后于七月份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成立上海城隍庙修复委员会[2]以负起城隍庙修缮事宜,并确保复修后的庙观能符合上海市文管会“文物修旧如旧”的原则,维持著明代道观特有的建筑风格。而对于庙观的使用权,上海城隍庙修复委员会也在同年十一月从豫园商城手上接回。[3]为了确保上海城隍庙的复修工作能够顺利进行,上海市道教协会组织了上海城隍庙修复委员会办公室,以管理庙观于修复工程时的日常运作;并且落实“边修复边开放”政策,让善信能不受工程影响如常到庙观祭拜。在接续的一年,上海城隍庙迎来了城隍秦裕伯及其夫人储氏的塑像和恢复开放后的首场斋醮大会。[4]一九九六年城隍庙修复工程完工,城隍庙修复委员会办公室相应结束,并由陈莲笙道长、吉宏忠道长和刘巧林道长所组成的城隍庙管理委员会所取代,继续管理城隍庙的日常事务。


千禧年代

上海城隍庙在千禧年以后,迎接了多个自全面恢复开放以来的“首次”。包括有二零零零年二月举行首个为年值本命的信徒祈求神灵护佑的“拜太岁”仪式。同年底,举行上海市道教协会名誉会长陈莲笙道长住持升座仪式,成为庙观覆修重开后的第一任住持。及后在二零零一年辛巳农历正月初四举行了首次的“迎财神”仪式等。


上海城隍神

霍光像。

“城隍”是旧时保护城市安全的军事设施,按字词解释,“城”指城墙而“隍”则指护城河,是以城隍神也被视为一个城市的保护神。据《礼记》记载,早在战国时期,中国人已有祭祀水墉神灵以祈求风调雨顺的习俗。直到明代由于国家祭礼对城隍神的重视以及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才使得城隍神的奉祀渐趋普及。起初城隍神大都与自然有关,然而由于地方官吏的良好管治深得百姓拥护,被百姓视如神灵一般的存在。故在官吏死后,百姓对其加以供奉以求得护佑。是以原与自然有关的城隍神逐转化成为历史人物的人格化神祇。

有别于其他城隍庙,上海城隍庙并存著三个城隍神,分别为秦裕伯、霍光及陈化成。秦裕伯为元末明初淮扬府(今江苏扬州)人,字景容,号蓉卿。曾任福建行省郎中的秦公,因社会政局混乱,继而选择辞官避世于上海。虽然不再为官,但他仍然仗义执言,维护公平正义,是为当时百姓的道德楷模,甚受尊崇。因著这刚正不阿的品格,秦公先后受张士诚和朱元璋赏识,邀请其为他们效命,不过都被他以不同的理由所婉拒。《明史‧文苑传》记载裕伯在吴元年(1367年)对朱元璋的使者说:“食元禄二十馀年而背之,不忠也。母丧未终,忘哀而出,不孝也。”及后在洪武元年(1368年)明太祖复征,裕伯则称病不出。太祖乃手书谕之曰:“海滨民好斗,裕伯智谋之士而居此地,坚守不起,恐有后悔。”裕伯不得已乃随使者入朝。后裕伯在次年出任治书侍御史,三年(1370年)明政府诏设科取士,以裕伯与御史中丞刘基为京畿主考官。洪武六年(1373年)秦裕伯去世,朱元璋悼曰“生不为我臣,死当卫我土”,将他敕封为上海县城隍之神,寄望秦公继续护佑上海。至于霍光则为汉代大臣,先后经历武帝、昭帝和宣帝三朝,秉政二十馀年。相传三国时期,一位天神在吴王病入膏肓之际,附于其身边的太监身上说:“国王封界华亭谷东南,有咸塘风潮为害,非人力能防。臣汉霍光也,部党有力。立庙于咸塘,臣当统部属镇之”。于是吴王即于金山行祠(上海城隍庙的前身)立霍光石像供世人祭拜。自此,霍光就成为了上海坐殿城隍神,被百姓受供奉。最后一位城隍神陈化成字业章,号莲峰,是泉州府同安县(今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人。陈化成自幼刻苦好学,后投身军队,因著出众的才智和胆识而得以晋升到不同地方任职水师提督。做官期间,他不但奉公守法、治军严明,更先后重修西屿航路标志和平息械斗,深得百姓敬重。及后鸦片战争爆发,陈化成英勇抵抗英军侵略而壮烈牺牲。在他殉国后,上海民众写挽诗“击碎重溟万斛舻,炮云卷血洒平芜。谁将战迹征新诔,一幅吴淞殉节图”悼念、[5]建陈公祠和立塑像以作纪念。原立于陈公祠的塑像,期后因在日本侵华期间被日军弃于路边,转而被民众迁入城隍庙霍光殿,与霍光一同受万民香火。[6]


庙宇建筑

霍光殿内官员像。

上海城隍庙由多个殿宇所组成,包括有霍光殿、元辰殿、财神殿、慈航殿、三官殿、月老殿、城隍殿、娘娘殿、父母殿、关圣殿和文昌殿等。庙观的大门亦称为“山门”是明朝嘉靖十四年(1535年)所造,上面印有明代上海县知县冯彬(1534年-1537年在任)所题的“保障海隅”。而门的对面有著一面由青灰色青砖雕刻而成的照壁和二根旗杆,旗杆上分别挂著“国泰民安”及“风调雨顺”的旗帜。照壁上则刻有三只羊,寓意“三阳开泰”。山门之后是庙宇的第二道正门,称为“仪门”。门前挂著“阳世之间积善作恶皆由你;阴曹地府古往今来放过谁”及“世事何须多计较;神界自有大乘除”两副对联。前者意指人生在世,都是由自身决定做好事坏事与否。但重要的是人死后到了阴间,地狱官府并不会放过恶人。后者的意思是人活于世一定会碰到各种吃亏或沾便宜的事情,但不需要多计较,因神灵会清算世人所做过的事。亦有刻著“不由人算”的大算盘,及写有“为善者昌,为恶者亡”的二块巨额正置于对联之后,以此警告世人不要斤斤计较、轻易作恶。进入城隍庙再往右走便可见祈福堂,堂的正面悬挂著写有“财源广进”、“出入平安”、“金榜题名”的三块匾额,是为信众一般向神灵祈求的内容。这些的祈求会连同信众的名字写于小红牌上,并悬挂在房顶和墙壁的位置。而在早上和夜晚,祈福堂内更会有道士诵经帮助信众祈福。


霍光殿

霍光殿供奉著的是整个庙观的主神金山神主霍光。殿内除了主神像外还有十二个霍光部下的塑像。置于主像两侧的是文武宫员像,职责记录世人所作的善恶好坏事,以及管理死后亡灵,安排他们进入天堂或是地狱。而较远的位置、殿的两边各有四名官吏和一名巡行功曹,分别负责接受、传达、上奏和办理事务,并巡逻殿宇。殿墙上绘画了超过百多名栩栩如生、为世人所熟悉的道教神仙,包括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玉皇大帝、三官大帝、四海龙王、财神赵公明关帝文昌帝君八仙张天师等。这幅《群仙欣会图》是由中国著名画家戴敦邦先生所绘,使大殿犹如被众仙环绕,仙气满溢。殿门两旁挂著清代秀才莫秉清所题的“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隐;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对联。走入内殿可见由已故著名书法家顾廷龙先生所写的“牧化黎民”匾额,意指城隍神管理及教化百姓。此外,殿中还有“威灵显赫,护国安邦扶社稷;圣道高明,降施甘泽救生民”与“刻薄成家,难免儿孙浪费;奸淫造孽,焉能妻女清贞”这两副对联,以分别赞扬霍光的丰功伟绩和劝勉世人不要犯错而应保持忠厚宽恕,清正廉洁的品格。


城隍殿

秦裕伯像。

城隍殿里供奉著的是上海县城隍秦裕伯。秦公像身穿明朝官吏服饰,像前摆放著办公用的官府桌子,上有笔墨、砚台、官印和令箭等。而桌子前方则有著两个服待秦公、手捧案卷的小童。秦公殿宇的装潢庄严,单是匾额和对联已各有两副并且皆出自名家之手。两块写有“威灵显赫”和“燮理阴阳”的匾额悬挂在殿宇之上,颂扬著秦公的显赫威武以及述说著其管理阴阳二世之职能。至于两副“祸福分明,此地难通线索;善恶立判,须知天道无私”与“天道无私,作善降祥,预知吉凶祸福;神明有应,修功解厄,分辨邪正恩奸”的对联,都是阐述著城隍神大公无私的性情与其掌判善恶、预知吉凶的职能,以此威慑恶人、鼓励善人。另外,殿的两摆放著城隍神出行时所需的仪仗用品,包括有:大锣、行灯、香炉、旌节幢幡和十块写有“上海县正堂”、“敕封显佑伯”、“加封护海公”、“肃静”和“回避”等字句的警示牌。不同的用具皆有著不同的功能,好像大锣、行灯和香炉是为了开道;旌节幢幡用作助威;而警示牌则是为了表明城隍神身份及要求民众肃静、让路。至于城隍殿内的神龛更是精致,由牡丹花纹所组成,衬托著秦公尊贵的身分。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十一日为城隍神的圣诞日,庙观会连续七天举行娱神大戏和祈福祈寿法会,以祭拜秦裕伯。


月老殿

殿内供奉著的是掌管世人爱情和婚姻的月老。月老名字的由来,是因为他经常在月光下查看《姻缘簿》而世人又不甚清楚他的名讳,故起名为“月下老人”。相传,月老自人出生起,就已经把一条看不见的红线系在有缘人的脚上。因著红线的关系,即使两个有缘人之间有著多少波折,最后仍会终成眷属。所以不少情侣和单身人士都会到月老殿祈求指点,寄望能够婚姻稳固、爱情顺利。除了月老外,殿宇中也供奉著药王和车神。其中位于月老右边的是药王,药王是唐代著名道士及医师孙思邈。他心性仁慈而且医术高明,不论是人还是动物皆会救治。据说当他还是凡人的时候,曾在路边救回一条受伤的小青蛇,后龙王找他报恩才知道那条小青蛇原是龙宫的太子。虽然龙王让他任意挑选龙宫中的珍宝,不过药王只取了医书以提升医术,挽救更多的生命。直到药王百馀岁时证道成仙,且成仙后,不时骑著老虎采药救人。至于月老的左边则是庇佑人们行走、又名行神的车神。车神本只佑人出入平安,后因科技进步,车辆成了往来各地的主要交通工具,逐扩展至保护车辆。故此不少驾驶人士都会供奉车神祈求安全。


三官殿

三官殿供奉著三官大帝,他们分别是天官、地官和水官,主要的职权是考校世人罪福。天官位置殿的中间,主理天上事务及赐予世人幸福;地官处于殿的左边,主管人间及幽冥世界的事务,有著赦免罪人、改善鬼魂处境、出离幽冥等能力;而水官则在天官的右边,主管水界事务,并且助世人解决种种厄困。因为三官的职能与世人的生活,甚至死后世界都息息相关,是以人们都不时到三官殿祈求庇佑。


财神殿

财神殿正中放置著班一身古代军人装束,头戴铁帽子,手拿钢鞭和元宝,身骑黑色老虎的塑像,他就是掌管著人间公平买卖和财富分配的财神赵公明。至于两旁分别是招宝天尊萧昇和纳珍天尊曹宝,皆为赵公明的部下,有著招纳财富珍宝的能力。另外,殿内亦奉祭著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每年农历正月初五日,信众皆会到财神殿接财神,以求能够发家致富、创立事业。


慈航殿

有别于城隍庙内的其他殿宇,慈航殿内所供奉的全是女神仙,分别是救世人于苦难、又称观世音菩萨的慈航大士;医治人眼睛视力的眼母娘娘;以及在海上岛屿间救助遇险百姓的天后妈祖。相传妈祖原为福建莆田人士,名叫林默娘,自少有著如千里眼、顺风耳等灵力,能够听到海上求救的声音,是以被渔民视为海上保护神。


元辰殿

元辰殿又名太岁殿,为太岁神的殿宇。因中国人以天干地支来纪录年岁,而一个循环中又有著六十个干支,故此殿内也放著六十位太岁神的塑像。据说这六十位太岁神都曾下凡为人,所以各自有著不同的名号和品格,如清正廉洁、守卫疆土、隐逸终生等。有鉴于每位太岁神都分别掌管著不同年份的运程,有著直接影响世人命数的力量。是以每年春节,城隍庙内都有大批信众祭拜太岁神以求延寿消灾。


关圣殿

门前有著“忠义盖世护社稷;威武不屈传华夏”这一对联的殿宇,是属于三国时代名将关羽的关圣殿。关羽一生忠诚仗义,从不背叛君主朋友,致力守护国家安全。因著其崇高的美德,关羽自宋代起就被历代帝王赐封,使其美名得以在后世被人传颂。关帝所掌管之人间事范围甚广,当中包含命禄、考试功名、生意钱财、冥司世界、善恶奖罚等。关帝的义子关平和侍从周仓的塑像也被置于殿内,同为世人所供奉。


文昌殿

文昌殿位于天井的右边,殿前挂著写有“帝乃诞敷文德,天之报施善人”的对联。又称梓潼帝君的文昌帝君管理著人的功名和禄位,所以很多学生和家长皆会在考试求职前到殿宇参拜。除了文昌帝君外,他的两个侍从天聋和地哑亦被世人所供奉。


父母殿与娘娘殿

城隍殿的左右分别是父母殿与娘娘殿,各自供奉著城隍神秦裕伯的父母和其夫人储氏。两殿的神龛皆有著凤凰、仙鹤和鹿等的木雕图案,甚为精美。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信众皆会到娘娘殿进行祭祀,为储氏像更衣,以庆祝城隍夫人的圣诞。


关圣殿。
文昌殿。
慈航殿。


管理组织

上海城隍庙徽号。

自上海城隍庙建成以来,一直沿用著道士住持制来管理整个庙观的运作。并且每一任的主持皆会手持一本住持手册,以记录城隍庙的相关历史及历代住持道士的名讳。可是,随著抗日战争和文革的展开,住持手册和道士住持制亦被迫于无奈的相继遗失终断。现时可考证的历代上海城隍庙住持,包括有清嘉庆(1796年-1820年)年间住持庄楚珍、道光(1821年-1850年)及咸丰(1851年-1861年)年间住持张静芗、民国时期住持罗克裕及其弟子许丽生。为了维持城隍庙的正常运作,政府和不同人士曾提出邑庙董事会、包殿制度和上海城隍庙管理委员会等各种管理方式。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上海城隍庙才重新实行道士住持制,并由当时的上海市道教协会会长陈莲笙道长担任庙宇住持。陈莲笙道长羽化后,由吉宏忠道长继任。不过现时在制度上,庙内事务皆由上海城隍庙管理委员会处理。庙务管理委员会的架构可总括为“四部一会一中心”,也就是指宗教活动部、消防安全部、法物流通部、后勤保障部、慈爱功德会和弘道文化中心。


宗教活动部
主要负责在庙内开展各项道教科仪活动,以加强庙观与信徒的联系。

消防安全部
负责庙内消防安全工作,以保障庙宇的安全。

法物流通部
从事法物流通工作,既为信徒服务,亦帮助增加城隍庙的经济收入。

后勤保障部
负责庙内物资采购、保管和供给。

慈爱功德会
践行道教慈善理念,组织道教信众从事慈善活动。

弘道文化中心
在信徒中开展各种宣教活动,从而增加信徒与城隍庙之间的联系;并提高信徒的道教信仰水平,以更好的团结信教群众。


上海城隍庙慈爱功德会

上海城隍庙慈爱功德会创于二零一五年十月,是城隍庙为组织信众一起参与慈善活动而设立的非牟利组织。慈爱功德会秉承道教经典《度人经》中“齐同慈爱、异骨成亲”的教导,积极参与由政府主导开展又或自行开展的各个社会慈善公益服务,如赈灾、助困、助学、助残、扶老、义诊等。从而让信众学会抱持“行善积德、济度众生”的心态体会生活,及在积功累德中获得快乐。上海城隍庙慈爱功德会更与上海慈爱公益基金会合力举办了一系列的免费公益国学班,供爱好国学的人士能每晚跟随专业导师学习各种不同技能,使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播开来,而现时国学班包括茶道班、太极拳班、经典学习班、插花班和二胡班等。除此之外,慈爱功德会也甚为关注道教信众的生活情况,不时对困难群体进行探访,给予慰问和送上物资,以彰显道门兄弟姐妹一家亲的情怀,并帮助他们摆脱困境。


相关连结

注释

  1. 上海城隍庙:〈上海“一庙三城隍”之陈化成〉,http://shchm.org/%E4%B8%8A%E6%B5%B7%E4%B8%80%E5%BA%99%E4%B8%89%E5%9F%8E%E9%9A%8D%E4%B9%8B%E9%9C%8D%E5%85%89/ ,2017年6月4日浏览。
  2. 上海城隍庙修复委员会以上海市道教协会会长陈莲笙道长为主任,苏宗赋道长和张文希道长为副主任。再包括古建筑专家陈从周、著名学者胡道静、笑星王汝刚和电影表演艺术家秦怡等二十三人。
  3. 在城隍庙内,豫园商城与上海城隍庙修复委员会举行了城隍庙使用权交接仪式,当中的使用权包括有庙大殿、元辰殿、财神殿、慈航殿、城隍殿、娘娘殿和庙内天井,合共1216.4平方米。
  4. 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上海城隍庙于八月十四日至十六日举行为期三天两夜的“祈祷国泰民安世界和平,暨追荐抗日战争殉难将士和罹难人民”斋醮大会,以表达对世界和平的期盼和远离战争的美好心愿。
  5. 刘翔、顾延培、蔺荪:《上海城隍庙大观》(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页73。
  6. 同上注,页69-75。
上海道教
组织 上海道教协会 上海道教学院
宫观 黄浦区 大境关帝庙 白云观 保安司徒庙(虹庙)(拟开放) 城隍庙
长宁区 三泾庙
闵行区 排马庙 诸翟关帝庙
嘉定区 嘉定城隍庙
浦东新区 一王庙 三元宫 社庄庙 南汇东岳庙 航头城隍庙 崇福道院 陈王庙 陈行关帝庙 钦赐仰殿 龙王庙 十泽道院 姚家庙 祝桥关帝庙
金山区 施王庙 凤仙道院 张堰城隍庙(拟开放) 廊下城隍庙 兴塔双庙
松江区 天妃宫(拟开放) 松江东岳庙
青浦区 朱家角城隍庙 青浦城隍庙 施相公庙 章堰城隍庙
奉贤区 上真道院 白沙庙 千岁庙 邬桥城隍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