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道教的地学

Admin讨论 | 贡献2009年7月6日 (一) 15:21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产生与发展

道教地学的产生与发展,与道教的修炼成仙思想紧密相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是道教信仰者从事诸多修炼活动的基本要求。道教地学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其中包含著先秦神仙家、秦汉方仙道及后来的道士们的上千年的实践经验、研究心得及科学成果。从东汉张陵创立道教二十四治,到魏晋时《五岳真形图》的问世,都表明古代道教信仰者即十分重视对地理、环境的观察研究。道教地学的产生,主要基于创教布道的需要,为此人们很重视对地理环境的考察与利用,并充分利用各地不同的地理环境、生态条件及自然资源,建立道教的各种组织、机构、宫观,以利道教的传播,进而演化发展为别有特色的洞天福地说,并有益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神仙信仰是驱动人们用心于名山大川的根本动力。历代众多高道都曾隐居山中修道。《抱朴子.内篇.明本》曰:“为道者必入山林。”道士们入山修炼,远离尘世,居清静之地,感山中灵气,并得神真保护。山林中丰富的矿物和植物,为道士养生和采炼丹药提供了绝好的条件。千百年里,道士们潜修名山,深研地理,对名山的形成和保护起了重要作用,促进了道教地学的发展。

道教徒之踪迹遍及神州,足涉域外之地,对中国的山川地理、风土人情都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记载。《道藏》中的地学资料相当丰富,有些极具价值。

宫观及名山史志

历史上道教分中国的山川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五代杜光庭《名山岳渎福地记》有详细记载。宋思聪《洞渊集》、张君房《云笈七签》均有引述。另,山志类著作如《茅山志》、《岱史》、《天台山志》、《南岳总胜集》、《天坛王屋山圣迹记》等等都是道教地学典籍,极具历史地理价值。

五岳真形图

道教视五岳为神山,关于五岳的记载较多。南北朝时期《灵宝经》经文中载有《五岳真形图》,是道教所绘的五岳地形图,也是我国较为古老的地图之一。另有《玄览人岛山形图》与《五岳山形图》相似。

道士游记著作

著名者如《长春真人西游记》中,全真道士记述了丘处机应成吉思汗之邀不远万里前去会晤成吉思汗之过程中的见闻,该书对金元时期的中外科技及文化交流、西域地理风貌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域外地理记述

《道藏》中有较多关于西域地理风物描述的史料,要如《十洲记》和六朝时期的《上清外国放品青童内文》。这些道书对古代交通、文化交流与历史地理研究,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资料

  1. 《道家文化与科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