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惠帝時(290至306年),[[天師道]]祭酒王浮每與沙門帛遠爭邪正,遂作《化胡經》一卷,記述[[ {{dzindex|書名= 老子]]入天竺變 化 為佛陀,教 胡 人為佛教之事,「以謗佛法」。後陸續增廣改 經(敦煌本)| 編 為十 著=| 卷 ,成為攻擊佛教的依據之 數= |正統道藏分類=|正統道藏字號=|涵芬樓本冊數=|新文豐本冊數=|三家本冊數=|道藏提要編號=|中華道藏分類=四輔真經太玄部經訣‧正 一 。由於《化胡 部 經 》引起了道佛之間的激烈衝突,唐高宗、 籙 | 中 宗都曾下令禁之。元世祖於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下令焚毀《 華 道藏 》偽 冊數=8}}'''老子化胡 經 (敦煌本)''' , 第一種即為 亦稱 《 老子西昇 化胡經》 。約成書於南北朝末 , 是唐宋時流行的 《化胡經》 從此亡佚,故明代 傳本之一。 《[[正統道藏]]》 不 未收。現 存 。清末 敦煌 發現此書唐寫 殘抄 本 殘 五件。第一 卷 抄本二件(S1857、P2007) , 有的作 存經文一百二十七行。其開首二十行為「魏明帝」所撰 《老子 西昇 化胡經 序 》 (伯2007) , 有的作 其後百餘行為 《 太上靈寶 老子 西昇 化胡 妙 經 說 》 (斯2081 。概述[[太上老君]]自殷湯以來歷代變化法身,降生人間,在中國及西域諸國傳經授道,教化民眾之神話故事,宣揚佛教、道教及摩尼教「三教混同齊歸」。第二卷抄本一件(S6963 ), 係同書異 存經文三百二十四行。列舉「九十六種外道」之 名 稱,及其所部鬼神數額,卷末附驅散外道邪鬼之偈文一首 。 今英、法等國所藏敦煌 第八卷 《 化胡經 受道 》 殘卷 抄本一件(P3404) , 當係 存經文二百七十八行。敘述老君在西域諸國講說教義戒律之事。第 十卷 《玄歌》抄 本 一件(P2004) , 非王浮原書 存經文二百四十二行。輯錄有關老子化胡之詩歌三十餘首 。
按《化胡經》為道教重要經典。早在東漢佛教初傳中國時,已有老子西入夷狄,化為佛陀之傳說。西晉道士[[王浮]]造《化胡經》,從此佛道二教圍繞化胡說真偽問題展開長期激烈爭論。南北朝至唐宋,道教所造宣揚化胡說之經典頗多。直至元朝至元年間(1264─1294),道士與佛僧辯論失敗,元世祖詔令焚毀道經,於是《化胡經》乃全部失傳。清末敦煌發現此書唐寫本殘卷,有的作《老子西昇化胡經》(P2007),有的作《太上靈寶老子化胡妙經》(S2081),係同書異名。今英、法等國所藏敦煌《化胡經》殘卷,當係十卷本,非王浮原書。敦煌《化胡經》殘抄本之發現,為研究佛道二教關係提供了重要資料,在近代中外學者中引起熱烈討論。王維誠《老子化胡說考證》,日本[[武內義雄]]、[[吉岡義豐]]、[[福井康順]]等人有關《化胡經》之研究,最為詳備。
==參考資料==
# * 任繼愈主編:《宗教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第444頁。# *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二卷,第64至65頁。# * 胡孚琛主編:《 [[ 中華道教大辭典 ]]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26頁。# * 李養正:《道教概說》(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81頁。 [[Category: 敦煌文獻]][[Category: 南北朝 道教經典]][[en:The Book of Laozi’s Conversion of the Barbarian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