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更改

香港全真道堂的道教儀式一般可分為祈福法事(清醮)和度亡法事(幽醮)兩大類。常見的儀式包括:朝禮神明的「朝科」、向神明懺悔罪過的「懺科」、集福迎祥的「祈福法事」、超度亡魂的「度亡法事」、每逢道教節日誕期舉行的朝賀儀式,以及道士每日修持的「早晚功課」等。<br>參與儀式的人員稱為「經生」,按照壇場內的分工可分為高功法師(主科)、都講法師(二手)、監齋法師(三手)、侍壇經生及散眾經生。香港的全真科儀音樂,一般以「經韻」音樂的「聲樂」為主體,按照朗讀和吟唱的方法,可分為「朗誦式」、「吟誦式」、「吟唱式」、「詠唱式」四種音樂形態。在唱誦時,主要由二手起腔,決定腔調和速度;而二手和三手分別敲擊木魚和磬,以控制經韻節奏。<br>除了經生唱誦之經韻外,器樂在香港道教音樂中亦有其獨特的一面。在經韻唱誦之中加入樂器跟腔伴奏,是器樂音樂的主要部分。此外,在道士舉行儀式登壇之前的鼓、鑔、鑼敲擊;儀式進行過程中法師只有法術動作而無經文誦唱的空檔期間,用笛或嗩吶等樂器演奏的曲牌等,也是器樂音樂的重要內容。這個器樂演奏的崗位,有時候由「經生」擔任,有時候則由道堂聘任職業樂師「醮師」擔當。
<br>
 
'''法器'''<br>
4,219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