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搜尋
變更
← 較舊編輯
較新編輯 →
觀音
(檢視原始碼)
於 2015年1月29日 (四) 11:11 的修訂
增加 14,480 位元組
、
2015年1月29日 (四) 11:11
無編輯摘要
{{template:道教神仙}}
==
名之釋義
簡介
==
按梵文譯
觀
音
「阿縛盧積多伊濕成羅」,意譯為自在
,又
名
稱
觀世音
。對譯名的差異
、觀自在
,
原由於佛典中的具體解釋也不盡相同。從
在中國
宗教信仰地位崇高,不論是佛教、道教乃至於
民間
的實際影響看,
廟宇都有供奉觀音。在佛教經典
《
[[
妙
法
蓮
華經
]]
》中的
說法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提到
,
較易被人接受。那經中說:「佛告
無盡意菩薩
:若有
曾問佛為何觀世音菩薩名觀世音。佛回答說,是因為當
無量
百千萬億
眾生
,
受
到種種
苦惱
時
,
聞是
只要稱誦
觀世音菩薩
,一心稱
的
名
號
,觀世音菩薩
,
能
即時觀其音聲,
皆得
使他們
解脫
。」這麼說來,所謂觀世音,是尋聲救
苦
的意思,就是說他能觀其聲音,救度大眾
厄
。
但音只能「聽」,何以能「觀」?原來菩薩有六根互用的神通,既可以耳見,也可以眼聽,算不得稀奇。觀音所修持的
<ref>鳩摩羅什譯:《妙
法
門,稱
蓮華經》卷7;《大正新脩
大
悲行解脫法門,據《[[華嚴
藏
經
]]
》
說
冊9
,
善財童子參訪觀音時
第262號
,
請問應學何菩薩行
頁56下03-頁56下08。</ref>因此
,觀音
對他說:菩薩應學的法門無量無邊。但在這無量無邊的法門中,我是修學
大
悲行解脫法門。所以觀音被稱為
慈
大悲
觀世音,與他有關
的
咒語、拜懺
的形象深入民心
,
也簡稱為
並在中國
大
悲咒、大悲懺
地上衍生了不同的傳說故事與形象
。
==觀音的化身==
據佛經
《妙法蓮
花
華
經
》〈
普門品
》載
〉提到
,
只要人們
一
次佛法會上,無盡意菩薩問釋迦牟尼︰「
心稱誦
觀世音菩薩
的名號
,
何以名觀世音菩薩?
就能解脫「七難」(火、水、羅剎、刀杖、鬼、枷鎖、怨賊)之困、「三毒
」
觀世音菩薩乃代解答︰
(貪、瞋、癡)之苦及
「
我
二求」
(
觀世音菩薩
求男、求女
)
在無限億劫年中
之願望。<ref>同上註
,
即已成佛
頁56下09-頁57上09。</ref>當言及解脫「怨賊」之困時
,
名定光佛
更提及一群商人在遭遇危險時
,因
憫世人於此現世界中,受諸般苦,特轉生為
一齊稱誦「南無
觀世音菩薩
」而即時得到解脫。<ref>同上註
,
凡世間
頁56下23-頁56下29。</ref>這反映誦唸觀音名號的持守與觀音解救
眾生
,遭受
苦難
時
的信仰關係。除了上述的觀音神通外
,
若呼叫菩薩名號
〈普門品〉亦提及觀音能夠應化出三十三身以不同身份形相遊諸國土
,
菩薩即行知覺,立刻為
度脫
眾生
解脫痛苦 ── 觀
。
其
音
三十三身包括:佛身、辟支佛身、
聲
聞身、梵王身、帝釋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將軍身、毘沙門身、小王身、長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羅門身、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女長者、女居士、女宰官、婆羅門婦女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龍身、夜叉身、乾闥婆身、阿修羅身、迦樓羅身、緊那羅身、摩睺羅伽身、執金剛身。<ref>同上註
,
皆得解脫,因此名為觀世音菩薩
頁57上24-頁57中19
。
」
</ref>
==來歷==
唐代,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諱,將觀世音菩薩之世字免去,改稱觀音菩薩,今多仍之。元代以前,由印度等地傳入的觀世音菩薩像皆為男性,至元代畫家趙孟頫夫人管道昇始以水墨寫觀音像為女性
此外
,
以其慈悲若女子,並撰
《
觀音成道
楞嚴經》亦
記
》,內稱
載
觀音
為天竺國妙莊王
能夠根據眾生
的
第三女,名叫妙善(兩姊長曰妙音,次曰妙緣),生而素食,長而事佛,矢志
不
嫁,父王乃
同需要
以
三
十
件難做的事情,迫妙善去做,不能完成便要嫁人,例如用竹籮挑水滿一水池,一晚要織成一百疋布等,妙善誠心向天禱告,天上
二身入
諸
神齊下凡間
國土說法
,
幫助
稱為「
妙
善去完成任務,結果
淨三
十
件難事都依限完成,妙莊
二應」。當中包括:佛身、獨覺身、緣覺身、聲聞身、梵
王
不能再難她了。後來妙善為[[太白星君]]度之成道,成道後妙善又度父母姊一家人皆得成正果,道教稱觀世音菩薩為洞天
身、
帝
主圓通
釋身、
自在天
尊。《宋史.徽宗紀》載︰「宣和元年,詔改佛祖諱為
身、
大
覺金仙,羅漢稱尊者,觀世音稱為觀音大士併入道教。」
==形象==
觀音的形象
自
在
中國有很
天身、天
大
變化。中
將軍身、四天王身、四天王
國
太子身、人王身、長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羅門身、比丘身、比丘尼身、優婆塞身、優婆夷身、女主身、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龍身、藥叉身、乾闥婆身、阿修羅身、緊陀羅身、摩呼羅伽身、人身、非
人
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嚮往重塑了觀音的形象
身
。
在印度的傳說中,觀音與
<ref>般剌蜜帝譯:《
大
勢至
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
菩薩
一起是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三者合稱為西方三聖。觀音原是男身
萬行首楞嚴經》卷6;《大正新脩
大
丈夫相
藏經》冊19
,
居於補怛洛迦山。不過到了中國
第945號
,
他卻漸漸以女相行世,人稱「觀音娘娘」
頁128下01-頁129上21
。
</ref>
元代管道升(趙孟頫的夫人)撰
由於
觀
世
音
菩薩
有多種化身,因此在佛教及民間
傳
略
說中均有多種形相,以呼應人世間眾生的不同苦難與願望
,
說
流傳較普遍的有白衣觀音、送子觀音、魚籃觀音及南海觀音等。對
觀音
是妙莊嚴國王第三女
形象的豐富記述
,
名妙善
成為後世眾多藝術家的題材
。
大約刊於元
例如明
代
的
著名畫家仇英之女仇氏杜陵內史就曾繪畫
《
三教搜神
白衣
大
全
士像
》
也記載說
,
她是
<ref>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編輯;李玉珉文字撰述:《觀音特展》(台
北
闕
:
國
妙莊嚴王的三公主
立故宮博物院,2000)
,
叫做妙善,修成正果,玉帝封她為大
頁62-63。</ref>明代女畫家邢
慈
大悲救苦救難南無靈感
靜亦曾作《
觀世音菩薩
三十二應身》畫冊
。
顯然
<ref>同上註
,
這是中國人依據自己的理解和以往的一些傳說,改造過
頁64-87。</ref>活躍於明代萬曆(1573-1620)年間
的
著名畫家吳彬亦曾繪有《畫魚籃
觀音
形象
》
。
即如[[玉帝]]賜封
<ref>同上註
,
便全是中國人的特有思想方法的體現
頁95
。
</ref>可見觀音信仰
在
印度佛教的傳說
中
,天帝是佛
國
的
侍衛,而在中國
勃興
,
教權、神權無論在現實中還是在
亦刺激了與
觀
念上,都不可能高於政權尤其是皇帝的權力,許多神仙和高僧大德
音有關
的
封號例由皇帝御賜
藝術創作
。
==千手千眼觀音==
千手千眼
觀音
的形象在中國曾得到改造,由此可見一斑。在
是
中國漢地
寺廟中看到的觀音,至少是元代以後塑的,幾乎全是女相。佛教徒對人們解釋說,菩薩本沒有男女之分,他們是超出於性別的,只是隨人之需,現其容相。所以現男相方便就現男相,現女相方便就現女相。由於崇拜之盛,
民眾
又以自己
較為熟識
的
理解和心態去想象
觀音
的
形
像
相
,
所以在民間形成的觀音造型十分豐富,有海島觀音、白衣觀音、魚籃觀音、
其
千手千眼
、手持法器的面貌顯現了
觀音
,等等
的不可思議能力與莊嚴威儀
。
==度盡眾生==
佛
《楞嚴
經
中說
》提到
觀音
能現眾多妙容及說無邊秘密
神
通廣大
咒
,
能夠尋聲救苦,化解人
其中有多種顯現不同數目首、臂、目
的
災難,正是民間對觀音崇拜特別虔誠,特別普遍的基礎
形態
。
因為
經
中
國人的信佛
云:
或現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
,
願意走涅槃得道的路的
如
是
少數,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自然為念佛者所嚮往
乃至一百八首、千首、萬首、八萬四千爍迦囉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
,
但更主要的卻
如
是
祈求現實的利益。尋求解決當下直接現實的苦難而不耐煩等到死後解脫
乃至一百八臂、千臂、萬臂、八萬四千母陀羅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
,
如
是
中國人信仰習俗的
乃至
一
個重要特點
百八目、千目、萬目、八萬四千清淨寶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
,
觀世音的形象,正好符合這種心態
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
所以從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宮
<ref>
布達拉宮名
般剌蜜帝譯:《大佛頂如來密
因
觀音而起。「布達拉」與「普陀」都是觀音住處「補怛洛迦」的音譯
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6;《大正新脩大藏經》冊19,第945號,頁129下08-頁129下15
。</ref>
到東海之中
可見觀音即使展現眾多首、臂、目
的
普陀山,乃至千家萬戶,都
形相亦是
有
其足跡
不同的數目定制
。
有關千手千眼觀音的由來,唐代佛教法師伽梵達摩翻譯的《千手千眼
觀世音菩薩
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有較為詳細的記載。經中提到觀世音菩薩說他
曾
立誓度盡天下
經遇過千光王靜往如來為
眾生
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即〈大悲咒〉)。當時他心生歡喜
,
發誓說若他能夠利益安樂一切
眾生
得度
,
然
則即時身生千手千眼。觀音發願
後
自己最後一個得道
,
所以數
果然立即身生
千
百年以來
手千眼。十方大地亦隨之震動
,
仍稱
十方千佛悉放光明照觸觀音之身及照遍十方無邊世界。<ref>伽梵達摩譯:《千手千眼
觀世音菩薩
而不稱佛,呂洞賓祖師亦曾作誓言︰「度盡世人得道,自己始行豋仙」。二聖皆具最
廣大圓滿無礙
大
熱
悲
心
陀羅尼經》;《大正新脩大藏經》冊20
,
犧牲自我
第1060號
,
其人格
頁106中27-頁106下09。</ref>可見觀音千手千眼
之
偉大
形相是由他立下令眾生安樂的宏願後變化而生
,
無盡,無私。大
故該形相亦彰顯出觀音救助
眾
信徒皆當以二聖行為作典範
生的崇高情懷
。
==觀音與三教合一==
道觀中供
千手千眼
觀音
,主要是為了滿足信眾
的
需要,也與長期來
形相在不同
的
三教合一思想
經典及藝術創作中各
有
關
不同
。
中國民眾
由唐代法師菩提流志翻譯
的
宗教信仰帶有很濃厚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姥陀羅尼身經》曾提及繪畫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
的
功利色彩
準則
,
所以
當中
對
於膜拜
此形相
的
神仙、佛、
細節有所介紹:
若畫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像變者,當用白疊毛縱廣十肘或二十肘。是
菩薩
本來歸屬
身作閻浮檀金色,面有三眼,臂有千手,
於
哪
千手掌各有
一
派
眼。首戴寶冠
,
並不怎麼認真計較
冠有化佛
。
所
其正大手有十八臂,先
以
進甚麼廟燒香
二手當心合掌,一手把金剛杵,一手把三戟叉,一手把梵夾,一手執寶印,一手把錫杖,一手掌寶珠,一手把寶輪,一手把開敷蓮花,一手把罥索,一手把楊枝
,
見哪
一
位神道磕頭
手把數珠
,
都沒有絕對的規定
一手把澡罐
,
不像西方國家的宗教徒
一手施出甘露
,一
旦皈依了某
手施出
種
宗教
種寶雨施之無畏
,
就
又以二手當臍右押左仰掌。其餘九百八十二手,皆於手中各執種種器仗等印,或單結手印皆各
不
可再去崇拜其它的神
同
。
當然在佛寺道觀中原有自己對本
如心經說,手腕一一各著環釧,
身
神靈菩薩的一些設定
服著以天妙寶衣
,
但在長期的演變
咽垂瓔珞。其綵色
中
勿銷皮膠
,
互
水以
相
借鑒互相滲透的情形都是常有的
和,當用香乳香膠調和
。
某些鄉間民眾自己立的廟
又一本云此土無好白 疊毛者
,
但取一幅白疊毛亦得。圖畫
其
中神仙、
菩薩
與人鬼同供一堂
身
,
就更普遍了
當長五尺而有兩臂
。
<ref>菩提流志譯:《千手千眼
觀
世
音菩薩
是佛菩薩
姥陀羅尼身經》;《大正新脩大藏經》冊20,第1058號,頁101中02-頁101中17。</ref>
上述引文提及所畫之千手千眼觀音其面應有三眼,臂有千手,千手掌
中
在
各有一眼,頭戴寶冠,有正大手十八隻,手
中
國民間被供奉最多的一位
各持不同法器
。
據清代
儘管現今流傳下來
的
趙翼說,
千手千眼
觀音
、[[關帝]]和神仙中
畫作
的
[[呂洞賓]]
細節各有不同
,
是接受香火最多
但這個形象已經成為典型
的
觀音形相
。
==妙善的傳說==
呂原屬道教,關帝於宋代就是道教的重要神將,明代應道士之請,被尊為帝,以後
隨著觀音信仰
在
神聖
中
的地位
國傳播
越
來越高
久
,
有
關
帝廟當然也都歸入道教系統
觀音的形象與傳說亦不斷出現
。
而原
宋元以
來
是佛教菩薩的
,民間士人認為
觀音
亦即上古女真妙善。現存清代學者阮元(1764-1849)編纂的《兩浙金石志》
,
也由
收錄了杭州天竺寺僧人道育
於
民眾
北宋崇寧三年(1104)五月二日所立
的
信仰需求所致,走進了
〈宋重立大悲成
道
觀
傳〉碑記
。
舊時
此碑刻
上
海有個紅廟
了僧人義常於聖歷二年(699)仲夏十五日所書的碑文
,
正名叫保安司徒廟
當中提及妙善曾入香山修行
,
係道士從佛教徒那兒買下房產
被視為仙人
,
所
並曾
以
自身雙眼及雙手予
其
中原供
身為國王
的
觀音便保留下來
父親入藥治病。後其父到香山欲答謝施以手眼之仙人時,才驚覺仙人乃自己之女兒妙善
。
一次廟火災
國王十分傷痛
,
為
衷心發願希望天地神靈能夠令女兒手眼
重
建之需便另雕一座觀音
生
。
不想
發願過
後
來清理火場
,
原來的
忽然間妙善突然消失,而天上見千手千眼大悲
觀音
像居然安然無恙
身相顯現。國王深受震撼,揚聲懺悔
,
於是兩尊
希望
觀音
同
能夠還復本體,接受
供
於廟中
養
。
從這
一
例子中可
刻間,妙善恢復原本的面貌,手眼皆已復原,並且合掌而坐仿如入定,國王遂在香山建塔十三層
以
看到
覆蓋妙善之身。<ref>〈宋重立大悲成道傳〉,收入阮元:《兩浙金石志》(據清道光四年(1824)李澐刻本),卷7
,
頁6b-10a。</ref >根據〈宋重立大悲成
道
觀供觀音主要
傳〉碑書於元符三年(1100)歲次庚辰九月初一
的
贊文所述,香山千手千眼大悲菩薩即
是
出於滿足民眾信仰的需要並加上寺廟宮
觀
本
音化
身
的沿革中的某些因素所造成的
。
上述有關妙善為觀音的故事在其他民間文獻中亦廣泛流傳,如元代著名書法家趙孟頫(1254-1322)的妻子管
道
升(1262-1319)曾在元大德丙午歲(1306)撰〈觀世音菩薩傳略〉,其內容亦謂觀音為妙莊王第三女妙善。<ref>〈觀世音菩薩傳略跋〉,收入俞正燮:《癸巳類稿》(據道光十三年(1833)刊本),卷15,頁14b。</ref>搜集民間文獻而編成的《三
教
吸收
源流搜神大全》亦以妙善為
觀音
菩薩,但內容卻有增加變異。如說妙善前世為乃鷲嶺孤竹國祗樹園施勤長者第三子施善,後來生於北闕國妙莊王家中為第三女。記妙善曾入汝州龍樹縣白雀寺為尼,後因拒絕國王父親所安排的婚事而被他憤而絞死。妙善至陰間時受到十殿閻王禮遇,但卻見到地獄的諸多刑罰對待生前為惡
之
後
徒。妙善心生感嘆
,
殊意合手
一
般稱
誦而使到天花亂墜,地湧金蓮,鐵獄銅枷盡
為
粉碎,使地獄淨空。閻王認為地獄淨空則難以警醒陽間為惡之人,故妙善雖然有大
慈
航
悲之心,但仍將她送返陽間。妙善其後於越國南海中間普陀岩修行,九載而功成。後割手目以救父病,持壺金露以生萬民。<ref>《三教源流搜神
大
士
全》(據己酉(1909)春仲郋園校刊郋園先生全書本影印)(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卷4,頁10a-11b。</ref>可見有關妙善為觀音的傳說有不同的版本,內容亦漸趨豐富
。
==水月觀音==
水月觀音是另一個流傳廣泛的觀音形相,其法相普遍是安坐地觀看水中之月。此觀音的形相主要是依據《華嚴經》〈入法界品〉中對觀音道場的描述而衍生出來。據《華嚴經》所載,善財童子曾請教居士鞞瑟胝羅有關菩薩行的修持。鞞瑟胝羅建議善財童子可以到補怛洛迦山請教觀自在菩薩。
當
童子來到補怛洛迦山的西面巖谷時,但見泉流縈映,樹林蓊鬱,香草柔軟,乃自
然
舒爽之地。而觀音則在金剛寶石上結跏趺坐,無量菩薩皆坐寶石恭敬圍遶
,
從道
觀
本身來
音宣
說
大慈悲法
,
能夠接納
令其攝受一切眾生。<ref>實叉難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卷68;《大正新脩大藏經》冊10,第279號,頁366上20-頁366下22。</ref>善財童子所見之此情此景,即成為日後藝術家們創作水月觀音圖像的題材,以表達
觀音
弘道說法,領悟思索之智慧形象。唐代文人張彥遠曾撰《歷代名畫記》一書,當中評價唐代畫家周昉「全法衣冠,不近閭里
,
也是
衣裳勁簡,彩色柔麗,菩薩端嚴,妙創水月之體。」<ref>張彥遠著;俞劍華注釋:《歷代名畫記》(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頁270。</ref>故張彥遠認為周昉創作了水月觀音的畫題。
由
於
唐人朱景元所撰之《唐朝名畫錄》亦記周昉「今上都有畫水月觀自在菩薩」,<ref>朱景玄撰;溫肇桐注:《唐朝名畫錄》(成都:四川美術出版社,1985),頁6。</ref>「上都」為當時唐人對
長
安的稱呼,<ref>據《新唐書‧地理志》載:「上都,初曰京城,天寶元年曰西京,至德二載曰中京,上元二年復曰西京,肅宗元年曰上都。」參歐陽修、宋祈撰;楊家駱主編:《新唐書》,卷37,志第27,地理1,關內道,京畿採訪使,上都,段4402。見《中央研究院漢籍全文資料庫》,《新唐書》,〈http://hanchi.ihp.sinica.edu.tw/ihpc/hanjiquery?@32^1627909578^809^^^0202017004402^@@1546627522〉,瀏覽日
期
:2014年4月17日。</ref>可見周昉在當時的長安城已畫有水月觀音的畫作。
從流傳下
來的
三教合一
圖像所見,水月觀音有多種形相,當中主要有以下數種:
#坐於大海中的石山,左腳垂下,右膝豎立,與左膝交叉,臉稍向上仰,作
思
潮
索狀
,
亦似在觀看月亮。
#以月
為
背景,結跏趺坐於岩石的蓮花座上。
#坐在水邊,觀看水中之月。
#坐於岩石
之
做了思想
上
,背景為竹林與月亮。
#站立在飄浮於海中
的
準備
蓮花上,晀望天上明月
。
還
<ref>白鷺:《妙相觀世音》(台北:張宗文,2002),頁65。</ref>
概而言之,水月觀音的形象特徵主要包括水、月和作坐下或站立姿態的觀音。水與月的象徵在部份佛教經典中
是
很早
寓意虛幻
的
時候
比喻。《大智度論》曾載「解了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虛空、如響、如犍闥婆城、如夢、如影、如鏡中像、如化。是十喻為解空法故。」<ref>龍樹菩薩造;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卷6;《大正新脩大藏經》冊25,第1509號
,
頁101下08-頁101下10。</ref>可見水中月乃其中一個瞭解佛教空性特質的
比
如說南朝陶宏
喻。水月觀音的場
景
時
有此特色,亦代表觀音沉思
,
便
顯現智慧形相的
表現
出某種吸收
。
==魚籃觀音==
魚籃觀音是另一個在民間廣泛流傳的觀音形相,因手持盛有魚兒的籃子而得名。魚籃觀音的傳說不見於傳統
佛教
部分內容
經典對觀音菩薩的描述,但此形象漸漸在宋明時期於民間建立起來
,
在歷世
也
有不少畫家以此為畫作題材。
魚籃觀音的故事最初
與
儒學友好共處
「金沙灘頭馬郎婦」
的
傳說有關。北宋著名詩人及畫家黃庭堅(1045-1105)曾撰〈觀世音贊六首〉,其中一首寫道:
海岸孤絕補陀巖,有一眾生圓正覺。
八萬四千清凈眼,見塵勞中華藏海。
八萬四千母陀臂,接引有
情
形
到彼岸。
涅盤生死不二見,是則名為施無畏。
八風吹播老病死,無一眾生得安穩。
心華照了十方空,即見觀世音慈眼。
設欲真見觀世音,金沙灘頭馬郎婦
。
佛
<ref>黃庭堅:〈觀世音贊六首〉,收入氏著:《豫章黃先生文集》(據四部叢刊景宋乾
道
兩教長
刊本),卷14,(北京:愛如生文化交流有限公司,2009),頁98。</ref>
贊末中「設欲真見觀世音,金沙灘頭馬郎婦」一句點出了馬郎婦為觀世音的傳說。在《五燈會元》中亦記載了五代時
期
互相吸引
僧人風穴(896-973)被問及如何是清淨法身時,亦答之以「金沙灘頭馬郎婦」。<ref>普濟:《五燈會元》卷11;《卍新纂續藏經》冊80
,
從南北朝歷隋唐
第1565號
,
直
頁230下13-頁230下14。</ref>可見馬郎婦的故事與觀音在五代
至
北
宋
元明
時期已經有所聯繫。另黃庭堅在〈戲答陳季常寄黃州山中連理松枝二首〉中的其中一首亦提及:
老松連枝亦偶然,紅紫事退獨參天。
金沙灘頭鎖子骨,不妨隨俗暫嬋娟。<ref>黃庭堅:〈戲答陳季常寄黃州山中連理松枝二首〉,收入黃庭堅撰;任淵注:《山谷內集詩注》(據
清
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
一直
內集卷9,(北京:愛如生文化交流有限公司,2009),頁129。</ref>
上述的詩文雖然
沒有
斷過
進一步說明「金沙灘頭鎖子骨」及「金沙灘頭馬郎婦」與觀音的關係,但兩者日後均成為魚籃觀音故事的重要原素
。
人們比較
在明初文學家宋濂(1310-1381)所撰的〈魚籃觀音像贊〉中就根據〈觀音感應傳〉詳細記載了魚籃觀音的事跡,亦提及
了
解道教對佛教某些內容
魚籃觀音與金沙灘頭馬郎婦及鎖子骨的關係:在唐代元和十二年(817),陝右地區的金沙灘上有一位提著籃子賣魚
的
吸引
美豔女子
,不
大了解佛教對道
少人均欲爭相娶她為妻。該女子說自己能
教
授經典,若有人能夠於一夕之間背誦〈普門品〉則能娶她為妻。到黎明時,能夠做到的有二十人。女子推辭說:一人豈能為眾夫之妻?請轉為背誦《金剛經》。這次,能背誦者只餘下一半。女子又再推辭,並要求轉為背誦《法華經》,以三日為期限。最後只有馬家的兒子成功達到要求,女子便與他具禮成婚。然而,該女子一入門後卻立即去世,且身體迅速糜爛,遂被埋葬。一日,有僧人與那位馬家兒子一起開墓觀看,卻發現墓中只餘下一具黃金鎖子骨。僧人說:此乃觀音菩薩顯現度化你啊。言畢,僧人即飛空而去。這亦是陝西何以多誦經者
的
吸
緣故。<ref>宋濂:〈魚籃觀音像贊〉,參見《芝園後集》,卷1,
收
入《宋學生文集》(四部叢刊景明正德本),卷51,(北京:愛如生文化交流有限公司,2009),頁607。</ref>上述宋濂所記載的魚籃觀音故事清楚地呼應了金沙灘頭「馬郎婦」及「鎖子骨」的元素,「馬郎婦」為觀音在人間的化身,而「鎖子骨」則為觀音化身的憑證。宋濂在贊中亦提及魚籃觀音顯化的寓意:
惟我大士,慈憫眾生
。
躭著五欲,不求鮮脫。
乃化女子,端嚴姝麗。因
其
所慕,導入善門。
一剎那間,遽爾變壞。昔如紅蓮,芳艷襲人。
今則臭腐,蟲蛆流蝕。世間諸色,本屬空假。
眾生愚癡,謂假為真。類蛾赴燈,飛逐弗已。
不至隕命,何有止息。當是
實
這種吸收完全是
相
互
,圓同太虛。
無媸無妍,誰能破壞。大士之靈,如月在天。
不分淨穢,普皆照了。凡歸依者,得大饒益。
願即同歸,薩婆若海。<ref>同上註,頁607。</ref>
宋濂認為魚籃觀音
的
化身雖然是美麗女子,但卻在身故後迅速腐壞
。
順便舉個例了
此正是觀音希望通過生命與肉身的無常
,
讓世人明白到世間諸色本屬空假的
道
教
理。
==送子觀音==
送子觀音是民間百姓另一熱烈崇拜
的
[[北斗星君]]便
觀音形相。由
於
唐代進入佛教密宗
送子觀音能夠滿足人們對生育的祈盼
,
唐玄宗朝
因此其信仰歷久不衰。根據《妙華蓮華經》
的
高僧一行
記載:「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
,便
編
生端正
有
「北斗護
相之女,宿殖德本,眾人愛敬。」<ref>鳩
摩
羅什譯:《妙
法
」
蓮華經》卷7;《大正新脩大藏經》冊9,第262號
,
即對北斗的火祭法
頁57上07-頁57上09。</ref>可見女性禮拜及供養觀世音菩薩可以求得生男或生女在佛經中是有所依據
。
這且
然而,觀音信仰傳入中國後,
不論
男女
,
單
多有崇信。而中國傳統社會亦多欲求生男子,故歷世不少與觀音有關的得子傳
說
均是因夫婦對
觀音
入道觀一類吸取
虔誠祈求而喜得男子。例如在唐代
佛教
成份
典籍《法苑珠林》中,就收錄了一則出自南齊《冥祥記》裡有關虔信觀音而得子
的
情況
故事
。
故事講述劉
宋
金元
時期
有一位祖籍濟陰的居士名叫卞悅之,他行年五十仍然膝下無兒。即使另再娶妾
,
三教合
但連續多年亦不能令妾懷孕。後卞悅之為祈求繼嗣,誦讀觀世音經千遍。當他誦經圓滿後妾便懷孕,並誕下
一
思潮進
男兒。<ref>道世撰:《法苑珠林》卷52;《大正新脩大藏經》冊53,第2122號,頁678中08-頁678中11。</ref>
由清代僧人釋弘贊所編的《觀音慈林集》亦記載了
一
步發展
則向觀音求子的事跡:何隆將為廣州番禺庠生,他年過五十歲仍未有子嗣,心中已經絕望。乙未年(1655)時,何隆將請弘贊到其苑中渡暑,並送給他六齋文及千手千眼大悲觀音像。何氏隨即另行建室供奉此觀音像
,
而
並
且
每天朝夕皆敬虔地向尊像行禮。經歷數月後,何隆將夢見觀音大士親授紅兒,次年果然獲得一子,往後三年亦連得三子。<ref>釋弘贊編:《觀音慈林集》卷下;《卍新纂續藏經》冊88,第1644號,頁105中14-頁105中19。</ref>此故事的主人公雖然是禮拜千手千眼大悲觀音像,但他的虔誠仍然感動觀音賜予兒子。
在民間,有關觀音送子的民藝作品亦廣泛流傳。例如
成
書於清初的《觀世音持驗紀》就記載了一則送贈〈觀音抱子圖〉的故事:明代刑科李清
為
社會上大多數
廣陵
人
能接受
,初有一子,但因痘症而亡。李清之母姜氏因此事追悼不已,並日誦白衣觀音經為兒子祈嗣。未幾,李清
至
少是能容忍
紹興進行檢查盤點
的
普遍思想
工作
。
宋徽宗時尚與佛教鬧過
一
些別扭
日夢見一位婦人抱著一名嬰兒入室,那嬰兒面帶痘痂
,
但似即將痊癒脫落。該婦女對李清說了「如雲如月」四字。李清早上醒來
後
來隨著北宋走
感
到
盡頭
此夢奇異
,
也便不了
適逢某人送贈
了
一幅刺繡〈觀音抱子圖〉給他,圖中所抱之兒一如夢中所見嬰兒
之
樣貌。圖上更有題詩一首,云:「起有彩雲香繞海天潮,末有還來丹桂月中飄」,恰應「雲月」二字。後來,李清夫人再次懷孕,果然誕下一子
。
金代形
<ref>周克復:《觀世音持驗紀》卷下;《卍新纂續藏經》冊78,第1542號,頁105上12-頁105上18。</ref>此故事除了反映因誦觀音經而得以
成
於華北
功求子外,亦顯示出《觀音抱子圖》在民間的流傳狀況。
==觀音借庫==
觀音借庫是珠江三角洲
地區
一個傳統
的
全真道
習俗,在現今香港亦十分流行。一般觀音廟會於農曆正月二十六日舉行觀音借庫,讓善信到廟宇向觀音祈求財源廣進、財運享通。根據刊行於宣統二年(1910)的《南海縣志》記載
,當
創教
時
便
金利司官窰鄉已經有觀音開庫的習俗:
金利司官窰鄉有白衣觀音廟,前臨河,後倚岡。俗傳正月廿六日為觀音借庫之期,故該廟每年
以
是日開庫。廟前僱梨園一部,燈火連宵,笙歌達旦。前後數日,遠近到廟祈禱者絡繹不絕,士女雲集,畫舫塞河。<ref>鄭榮等修;桂坫等纂:《南海縣志》(據清宣統二年(1910)刊本影印),卷4,輿地略
三
教合一為
,頁23a;收入《中國方志叢書》,華南地方,181
號
召
,頁589
。
王重陽所創
</ref>
上述官窰鄉觀音開庫
的
組織
廟宇為白衣觀音廟,在開庫之日亦會聘請戲班在廟前開演戲劇
,
到廟祈禱者絡繹不絕。這顯示在一百
多
有以「三教」命名
年前觀音開庫
的
習俗已經在廣州出現
,
如三教金蓮會、三教玉
並且蔚為盛況。根據香港歷史學者潘淑
華
會
對廣州民國時期報章的檢閱與考證,在南海
、
三教平
順德及番禺
等
地有不少觀音廟都
會
等
在正月廿六日舉行觀音開庫
。
這種三教合一
例如廣州觀音山的觀音閣
、
三教平等
東竺橫沙
的
思想
望海觀音廟、番禺坑口觀音廟及順德容奇白蓮池觀音廟,都
是
接納佛菩薩入道
當時舉行
觀
音開庫
的
重要基礎
熱點
。
<ref>潘淑華:〈從「送子觀音」到「送錢觀音」:民國時期珠江三角洲
一
般來說
帶的「生菜會」和「觀音開庫」〉,收入游子安、卜永堅主編:《問俗觀風:香港及華南歷史與文化》(香港:華南研究會,2009)
,
[[全真派]]對於
頁42-43。</ref>可見
觀音
開庫在民國時期
的
態度比較
珠江三角洲已經是
地
更加親近一些
區性的流行風俗
。
總而言之,觀音信仰原起佛教,經過民間的改造,道教也加以吸取。從總的方面看,觀音崇拜具有民俗信仰的色彩。
==註釋==
<references/>
[[en:Guanyin (Avalokitesvara)]]
Chishing.lee
4,21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