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据罗竹风先生主编的《汉语大词典》,“相”字共有如下含义:

  1. 交互;互相;共同。《周易》〈同人〉载:“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2. 随从。《左传‧昭公三年》:“箕伯、直柄、虞遂、伯戏,其相胡公、大姬已在齐矣。”杜预注:“其先祖鬼神已与胡公共在齐。”孔颖达疏引服虔曰:“相,随也。”
  3. 递相;先后。《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载:“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此汉之约也。”
  4. 辅助;佑助。治理。《书》〈盘庚下〉:“予其懋简相尔,念敬我众。”孔传:“简,大;相,助也。勉大助汝。”
  5. 导引盲者的人。《荀子‧成相》:“人主无贤,如瞽无相。”
  6. 相貌;模样。照片。由此引申出“看,观察、选择”之义。旧时迷信,用观察面貌、形体来推测人的命运。《周礼》〈考工记‧矢人〉:“凡相笴,欲生而抟。”郑玄注:“相,犹择也。”
  7. 质地;实质。《诗》〈大雅‧棫朴〉:“追琢其章,金玉其相。”毛传:“相,质也。”
  8. 古官名。百官之长。后通称宰相。
  9. 赞礼者。《周礼》〈秋官‧司仪〉:“司仪掌九仪之宾客摈相之礼。”郑玄注:“出接宾曰摈,入赞礼曰相。”
  10. 星名。汉甘公石申《星经》〈相〉载:“相星在北极斗南。”
  11. 佛教语。谓一切事物的外观形状。

此外,还指妻子、舂谷时的号子声、古乐器名、农历七月。

参考文献

  1.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香港: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