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福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崇福宫,宋代以来嵩山的著名道教宫观,在河南省登封县城东北五里。据清乾隆《河南通志》卷五十〈寺观〉记载:在登封县城东北五里的崇福宫,最早由西汉武帝创建,初名万岁观。民间传说汉武帝刘彻率群臣礼登嵩山,听到山谷中有三呼万岁之声,遂称嵩山主峰为万岁峰,并在万岁峰下建万岁观。唐代改名太一观,北宋时宋改名崇福宫,是宋真宗的祝釐之所。宋代实行对道教宫观管理的提举制度,由朝廷名臣兼任重要宫观的提举官。宋代名臣韩维、司马光、程颢、程颐、朱熹等,都曾出任嵩山崇福宫提举。宋真宗时曾大规模修葺崇福宫,至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2年),崇福宫的殿、堂、楼、亭多达一千馀间。北宋末期金兵南下,崇福宫焚于宋金争战之兵燹。明成化年间曾重建崇福宫,但崇福宫至清代渐趋式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崇福宫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崇福宫现存约5000多平方米,保存古建筑30多间,古树名木50馀株,历代碑石10馀品。位于嵩山脚下的崇福宫,与嵩山中岳庙、少林寺、嵩阳书院、观星台,构成具有中原儒释道三教特色的嵩山文化圈。
参考文献
- 清‧乾隆《河南通志》,卷五十,〈寺观〉,《四库全书》本。
- 崔理明:〈嵩山道话〉,北京:《世界宗教文化》,200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