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嶽大帝
道教神仙 |
神仙學說 |
神仙的特點 成仙的基礎 修仙的途徑 神仙的等級 |
先天尊神 |
元始天尊 靈寶天尊 道德天尊 玉皇大帝 太乙救苦天尊 三官大帝 四御 土皇 西王母 雷祖 |
星君 |
真武大帝 文昌帝君 五星七曜星君 四靈二十八宿 斗姆 六十甲子神 |
山川河海及雷部諸神 |
東嶽大帝 碧霞元君 雷部五元帥 雷公電母 龍王 雨師 風伯 |
土地神及地方保護神 |
城隍 門神 土地 灶神 |
財神和福祿壽星 |
財神 福祿壽星 |
冥司神靈 |
酆都大帝 十殿閻王 |
得道仙真 |
觀音 八仙 媽祖 關帝 呂祖 王靈官 臨水夫人 三茅真君 保生大帝 開漳聖王 三山國王 |
來歷
東嶽指的是今山東省的泰山。東嶽大帝就是泰山神。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稱,東嶽大帝是盤古氏九世苗裔金輪王少海氏與妻彌綸仙女所生之子,初名金虹氏。金虹氏有功在長白山中,至伏犧氏時封為太歲。至神農朝,賜天符都官,號名府君。漢明帝時,封為泰山元帥。唐武后垂拱二年(686年),封東嶽為「神嶽天中王」。武后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又尊為「天齊君」。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加封「天齊王」。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詔封東嶽天齊仁聖王,四年又尊為帝,稱「東嶽天齊仁聖帝」。對泰山神之祭祀和崇奉,自上古三代就有。三代民居都在黃河中下游一帶,故天子「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嶽」,其中五嶽之長就是泰山,泰山被尊稱為岱宗。《風俗通義》引孔子語稱,「封泰山,禪梁父,可得而數,七十有二」,當指王者功成封禪,以告天地的意思。漢魏以後,道教沿襲古制,奉祀東嶽大帝。
登仙之途
泰山峻極高巍,古人視作通天之路,故稱「天齊」,意思是與天一般高。祭祀泰山就是在山頂上築土為壇,祭天以報天之功。學道修道之人即以祭祀泰山為登仙之道。
魂歸東嶽
泰山地處東方,陰陽交泰,萬物之始,有生必有死,故泰山之神知人生命長短。《風俗通義》引當時傳聞稱,「岱宗上有金篋玉策,知人年壽修短」。漢代出土的鎮墓券上,多有「死屬泰山」字樣。自漢魏以後,東嶽大帝又主掌人之生死壽夭。《雲笈七籤》卷22云,「泰山君領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帥也」。因此,奉祀東嶽大帝的東嶽廟大多設有管理人仙命籍的七十二司或七十五司,如速報司、福壽司等等,分別司理人的生死貴賤。
奉祀
東嶽大帝的神誕之日為三月二十八日。東嶽廟或者供奉東嶽大帝的宮觀都要舉行祝壽慶典,以大型齋醮儀禮為道教徒祈壽延命。親屬亡故以後,也要到東嶽大帝前行黃籙超度功德,祈禱亡魂早日昇天。
參考資料
- 《雲笈七籤》
- 《文獻通考》
- 《元始天尊說東嶽化身濟生度死拔罪解冤保命妙經》
The Great Emperor of the Sacred Mountain of the East The Great Emperor of the Sacred Mountain of the E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