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数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Chishing.lee讨论 | 贡献2015年12月31日 (四) 14:14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象數''',多被用來作為「易學」的代稱,「象」謂《易》之「卦爻」諸象,「數」則謂與「卦爻」相配的種種「數理」。同...”)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象数,多被用来作为“易学”的代称,“象”谓《易》之“卦爻”诸象,“数”则谓与“卦爻”相配的种种“数理”。同时,“象数”又可被看作是“术数”、“占算”的代名词,象数学家则被视为掌握天机的神秘大师,如北宋卲雍《皇极经世》〈观物外篇下〉说:“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在象数学看来,神就是数,数就是象,象就是器,器的变化又复归于神,故通“象数”者便可通“神”。此外,因《周易》乃由卦爻象数系统与卦爻辞文字系统构成,故历代研究、注释《周易》者也分为“象数”与“义理”两大流派。汉代易学以象数派为主流,有以孟喜、京房为代表的象数学家。宋代象数学达到一个新的高潮,有以理学家邵雍、周敦颐为代表的宋代象数学家。道教中也多有精研易学象数者,如北宋道士陈抟好研《周易》,曾作《无极图》刻于华山石壁,又作有《先天图》;而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即是由陈抟《无极图》衍化而来,其《先天图》后又被邵雍演化为象数体系。元初道士雷思齐(1231-1303年)又曾撰《易图通变》五卷,将“河图”之说应用到《易》学“筮法”的解释之中,以“图”来演示《易》的象数之学,对道教易学产生了一定影响。道教易学中的象数学派,多以《周易》象数之异象及道教所传之图书,由宇宙本体推论人生之正道。由于象数学派在解《易》时,涉及天文、历法、音律、伦理、哲学、占测等内容,致使象数系统十分庞杂。

参考文献

  1. 宋‧卲雍:《皇极经世》〈观物外篇下〉,《四库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