罡风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Chishing.lee讨论 | 贡献2015年12月16日 (三) 09:21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罡風''',道教稱高空之風爲罡風。罡風之說源於道教的星斗崇拜,高功步罡踏斗的「罡」、「斗」與「綱」皆與星斗有關。...”)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罡风,道教称高空之风为罡风。罡风之说源于道教的星斗崇拜,高功步罡踏斗的“罡”、“斗”与“纲”皆与星斗有关。罡,又称天罡,指北斗七星的斗柄,即北斗星第五至第七星;斗,即北斗,因北方有七星聚成斗形,故名北斗。而纲指斗纲,北斗第一魁、第五衡、第七勺三星称为斗纲。在易学理论中,以风行天上为罡风,如清黄宗羲《易学象数论》卷三说“以风行天上,则为罡风”。道家将寒煖气称为罡风,如明代陆深《俨山外集》卷二十二说:“寒煖,气也。寒属天,煖属地,西北髙近天,故多寒;东南卑入地,故恒煖。大抵近天,气转旋极急、极寒,道家谓之罡风,庄生谓之羊角风。”宋刘克庄<梦馆宿>诗曰:“罡风误送到蓬莱,昔种琪花今已开。”明黎民表<游茅山>诗第三首曰:“髙蹑罡风上翠微,鸾骖相遇待晨归。”在道教的神仙理论中,常以罡风为进入天界之风。《宋稗类钞》卷一就记载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太乙宫唐道士在醮仪中奏章,伏坛出神层霄,被罡风吹击至魔王界内之神异事迹。罡风有暗喻天界神灵之气的意味,并赋予高空的劲风以神秘色彩。

参考文献

  1. 明‧黎民表:《瑶石山人稿》,卷十四,《四库全书》本。
  2. 张泽洪:〈论道教的步罡踏斗〉,北京:《中国道教》,200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