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息經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Admin讨论 | 贡献2009年4月3日 (五) 16:56的版本 (新页面: 《胎息經》即《高上玉皇胎息經》,收錄於明《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該經的作者和成書年代難以查考。從文字和內容來看,《胎息經...)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胎息經》即《高上玉皇胎息經》,收錄於明《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該經的作者和成書年代難以查考。從文字和內容來看,《胎息經》應該是一部闡述胎息的最古老的經典之一。

雲笈七籤》卷六十已收入,全文僅八十八字,論述胎息要旨,另有題為「幻真先生」注的《胎息經注》,亦收入《雲笈七籤》卷六十,幻真先生疑係唐代道士。何謂「胎息」?晉葛洪在其名著《抱朴子.釋滯》中說:「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噓吸,如在胞胎之中,則道成矣。」幻真先生在《胎息銘》中也談到「假名胎息,實曰內丹」。

《胎息經》以提綱挈領的方式提出了修煉胎息的基本原則,指出達到胎息狀態的一般順序:伏氣─結胎─胎息,強調了達到胎息狀態的關鍵,認為胎息的要領是固守虛無,神氣相注。所謂「固守虛元,神氣相注」就是要修煉者消除各種意識活動(包括潛意識活動),使高級神經中樞處於抑制狀態,從而使修煉者進入純淨空無的精神境界,神和氣在下丹田相注,使人的生命潛能得以合理發揮功效。

參考資料

  1. 《雲笈七籤》卷六○,《道藏》第22冊第421至425頁。
  2. 徐兆仁著:《道教與超越》(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1991年),第421至427頁。
  3. 朱越利著:《道藏分類解題》(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年),第2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