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Chishing.lee讨论 | 贡献2015年11月13日 (五) 17:20的版本 (创建页面,内容为“'''香''',獻香是道教供養神靈的一種方式。供養意為奉獻於神前之物。道教對神靈的的供養有香、花、燈、水果五種,並認為...”)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献香是道教供养神灵的一种方式。供养意为奉献于神前之物。道教对神灵的的供养有香、花、灯、水果五种,并认为这五种供养相当于五行,表示天地化生、相生相克之理,以和神明之德。其中,香属五行之木。祭祀中用香的传统由来已久,西周就有在祭祀时焚香之俗。周人认为,焚香可以使香气达于空中,以香气降神,供神灵歆飨。西周宗庙祭祀所焚的香,主要以香蒿沾上油脂,与黍稷拌合燃烧,香气弥漫于神庙,上达神灵,使神灵降临飨受黍稷。汉代以香炉焚香祭祀开始盛行,汉代最著名的香炉是由长安工匠制成的“九层博山香炉”。汉武帝祀太一时,又用香灯祭祀。中国古代祭祀中的焚香为道教继承,成为醮坛必不可少的供物。道教的香有很多种类,如“太真天香”有八种:道香、德香、无为香、自然香、清净香、妙洞真香、灵宝慧香、超三界香。又有奉献诸天的“无价名香”,具体是:返魂香、返生名香、妙洞真香、天宝香、苏合名香、婴谷名香、七宝名香。道教认为焚香可以通感神灵、隔氛去秽,还可以表达供奉之人的诚信。道教举办斋醮时,一般在醮坛上焚百和香、降真香等,而不得烧安息香、乳香、檀香。道教的醮坛以“降真香”品位最高,认为这是祀天帝之灵香,可以上达天帝之灵所。

参考文献

张泽洪:《道教斋醮符咒仪式》(成都:巴蜀书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