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變更

增加 106 位元組 、 2015年11月3日 (二) 13:15
無編輯摘要
道教修煉的目標是要超凡入聖。表現在元代道教戲曲中,超凡入聖的思想追求便進一步具體化了。諸如劇中的呂洞賓、鐵拐李等都有一套非凡的本領,或能起死回生,或能免災除難,度脫凡人、點化動植物脫離人間苦海。在劇作者的筆下道教神仙人物不但法術高超,而且居住的場所也是人間所不可比擬的。作品往往通過描寫表現道教洞天福地的美妙宜人。
為了與對神仙聖界的歌頌相對照,元代道教戲曲中對人世的宦海悲劇也頗多揭露。例如《 [[ 邯鄲道省悟黃粱夢 ]] 》以黃閣臣的終身忙碌不得安閑為例,勸人早悟人間之煩惱。這雖然是藉神仙之口說出,但實際上正反映了當時許多知識分子對社會黑暗的不滿。
== 元代以後的發展 ==
元代以後,道教戲曲創作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丹邱先生撰有《獨步大羅天》等數作品代表了明代道教戲曲創作的繁榮。與元代中期以前相比,明代以來的道教戲曲對社會矛盾的揭露趨於淡化,劇中情節大體保持原有神仙傳說的面貌,在思想上有較明顯的說教成份。劇中神仙人物勸人入道,更多地是從宣傳人生短促方面著眼。如果說元初作家們創作道教戲曲帶有對社會不合理現象的批判傾向,那麼元末明初以來的道教戲曲,則更多地是從修行的境界上來表現道教的宗旨。
== 相關條目 ==*[[散曲]]*[[神仙道化劇]]*[[道教傳奇戲曲]] [[Category:道教 文學戲曲]][[en:Traditional Opera]]
4,219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