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道教史
朝鲜道教史
|
内容简介
以道教在朝鲜半岛的传播为基点,从神灵信仰、道家哲学、道教教义、斋醮科仪、道教宫观、修炼道术、风水图谶、星斗崇拜等方面既展示了朝鲜道教所包含的丰富内容,也说明了朝鲜社会政治文化对道教传播的作用。尤其是在最后一章探讨以“儒佛仙合宗之教”为特点的新兴道派时,又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二十世纪初“西学东渐”之风潮对朝鲜道教所产生的影响。
目录
- 总序
- 前言
- 第一章 总说
- 第二章 朝鲜坛君神话最近于道家说
- 第三章 神市氏肇降之太白山即是三神山说
- 第四章 三神山在海东说
- 一、中国撰述言神山者
- 二、朝鲜撰述言神山者
- 三、黄帝东到青丘见紫府先生受《三皇内文》说
- 四、黄帝至崆峒山见广成子问《阴符经》,崆峒山亦在青丘说
- 第五章 秦之方士来东之迹
- 第六章 高句丽道教输入
- 一、先奉五斗米之教
- 二、后闻五千言之文
- 第七章 百济道家思想
- 第八章 新罗道家思想在神佛雨教之后
- 一、新罗人宗教学术兼治老佛
- 二、新罗政体合于道教之无为
- 三、新罗有道流
- 第九章 新罗仙派
- 附金庾信及金岩之方术
- 第十章 高丽道教道佛行事思想杂糅
- 一、法王寺八关说经文
- 二、西京八圣堂
- 三、太一玉帐法
- 四、弘庆院呵吒波神道场
- 五、太岁道场
- 第十一章 高丽史上道教的行事
- 第十二章 醮祭青词
- 第十三章 明太祖遣道士来高丽
- 一、徐师昊来祭山川
- 二、徐师昊资历
- 第十四章 高丽仙派
- 一、姜邯赞
- 二、韩惟汉
- 三、李茗、郭舆、崔谠等
- 第十五章 李朝道教之昭格殿
- 一、太祖丙子营建新都昭格殿
- 二、太宗戊戌改成昭格殿
- 三、世祖丙戌昭格殿改称昭格署
- 四、燕山丙寅昭格署罢而不罢
- 五、中宗丙寅昭格署依然存在
- 六、中宗戊寅昭格署革罢
- 七、中宗壬午昭格署复设
- 八、宣祖壬辰兵乱以后昭格署永废
- 九、昭格署之位置
- 十、昭格殿有四殿
- 十一、昭格署职制其他事项
- 第十六章 昭格署像设及醮祭
- 一、醮祭老子为最高之对象
- 二、醮祭七星玉皇老君天尊帝君阎罗
- 三、醮祭天神
- 四、醮祭星辰
- 五、祭官服色及祭仪
- 六、祀天后奏乐章
- 七、斋仪及祭供
- 八、昭格署供用之物
- 九、昭格署卷草之礼
- 十、昭格殿其他道教的醮祭
- 第十七章 大清观沿革
- 一、大清观革而不革
- 二、京城及永兴之大清观
- 三、礼曹所属大清观
- 四、留后司(开城府)大清观
- 五、京城大清观之位置
- 六、罢开城府大清观
- 第十八章 太一殿及太一神
- 一、太一殿并合于昭格殿
- 二、昭格殿祀太一
- 三、永兴立观醮祭太一
- 四、禁中祀太一
- 五、五道太一醮
- 六、黄海道太一
- 七、义城泰安等郡太一殿
- 第十九章 摩利山坛祭天
- 一、《高丽史》所载摩利山
- 二、摩利山祀檀君
- 三、《舆览》所载摩利山
- 四、燕山君营缮摩利山斋官
- 五、摩利山祀玉皇上帝
- 六、宣祖时祀摩利山
- 七、仁祖时祭摩利山
- 八、摩利山堑城醮礼三献青词
- 第二十章 老人星(寿星)
- 一、老人星坛壝仿宋礼(祭仪依周制)
- 二、老人星祭降为小祀
- 三、祀老人星
- 四、灵寿二星复祀建议
- 第二十一章 朝鲜丹学派
- 一、《海东传道录》所载仙派
- 二、《海东异迹》所载仙派
- 第二十二章 道教与盲人之关系
- 一、盲人卖卜业
- 二、盲人命课学
- 三、盲僧即道流僧
- 四、盲人读经业
- 第二十三章 家宅行事与道教之关系
- 一、小说的道教思想:姜太公之庚申
- 二、小说的道教思想:唐三藏之杂像
- 三、小说的道教思想:直日神将之门排
- 四、历书神煞方位忌避及修造动土(其一)
- 五、历书避煞(其二)
- 第二十四章 年中行事与道教之关系
- 一、直星祈禳
- 二、岁时行事
- 三、天中节行事
- 第二十五章 星象星精说
- 一、新罗代星象之说
- 二、高丽代星象之说
- 三、高丽代星精之说
- 四、李朝时星象之说
- 第二十六章 七星
- 一、李朝太祖祭七星
- 二、太宗敬拜北斗
- 三、昭格署祀七星
- 四、仁王山祀七星
- 五、七星板
- 六、朝鲜佛寺祭七星元君
- 七、本命元辰
- 第二十七章 善阴鹭教
- 第二十八章 自谓儒佛仙合宗之教
- 一、东学
- 二、南学
- 三、太乙教
- 四、白白教
- 附录
- 海东传道录
- 丹书口诀
- 丹家别旨口诀
- 青鹤集
- 丛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