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神炼气铭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Admin讨论 | 贡献2009年7月4日 (六) 10:18的版本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存神炼气铭》由唐代孙思邈所述,共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是研究唐代道教气功学的参考资料。全篇首先讲身体与神气的关系,认为欲存身先安神气,气为神母,神为气子,神气并存,长生不死。接著讲存神炼气应初入五时,后通七候。第一时,心动多静少,如常人心。第二时,心静少动多,入道之始。第三时,心动静相半,渐见调熟。第四时,心静多动少,专注一境。第五时,心一向纯静,有事无事,触也不动。由此进入七候。第一候,停心入内,神静气安,名为得道。第二候,超过常限,色返童颜。第三候,延年千载,名曰仙人。第四候,名曰真人,存亡自在。第五候,炼气为神,名曰神人。第六候,炼神合色,名曰至人。第七候,身超物外,达于道源,名曰究竟。

参考资料

  1.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345页。
  2. 黄开国、李刚等主编《诸子百家大辞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5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