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處機
生平
丘處機(1148-1227年)或作丘處機。字通密,道號長春子,世稱長春真人,世為顯族,敏而強記,登州棲霞(今屬山東)人。十九歲出家寧海崑崙山(今牟平東面),次年拜王重陽為師。曾先後在陝西磻西和龍門苦修達十三年。穴居、乞食、日攜一簑,人稱「簑衣先生」。大定廿八年(1188年)受金世宗召見,名聲大振;元太祖十四年(1219年)遣使臣劉仲錄召之,翌年與十八名弟子同往西域,被成吉思汗尊為「神仙」,賜爵「宗師」,掌管天下宗教。升霞後元世祖褒贈「長春演道主教真人」。成為全真龍門派創始人。
倡大全真教
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金世宗召至燕京(今北京),問以至道,並主持萬春節醮事,明昌元年(1190年)金章宗以「惑眾亂民」為由,下詔禁罷全真等教,丘祖即歸山東棲霞。泰和七年(1207年),章宗元妃贈給《大金玄都寶藏》一部。八年(1208年)章宗賜所居觀額曰「太虛」、「泰和」。貞佑二年(1214年)請命招安山東義軍楊安兒,深受朝廷器重。興定三年(1219年)居萊州(今山東掖縣)昊天觀南宋及金朝先後遣使劉仲錄往迎。
見元太祖
興定四年(1220年)偕弟子十八人從萊州出發,行程萬里,歷時二年,到達西域大雪山見成吉思汗勸以戒殺。太祖賜號「神仙」、「太宗師」,弟子李志常作《長春真人西遊記》記述經歷頗長。
掌管全國道教
元太祖十九年(1224年)返歸燕京,太祖賜以虎符,璽書,命其掌管天下道教,詔免道院及道眾一切賦稅差役,於是道侶雲集。玄教日興,遂在南京設立八教會並宮觀設壇作醮,從而大昌全真教。
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賜丘祖金虎牌主領道教,七月飛昇於白雲觀。
至元六年(1269年)詔贈「長春演道主教真人」,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加封為「長春全德神化明應真君」。
年表
|
|
|
|
|
|
|
|
|
一月初九生於山東登州棲霞濱都裡。 |
|
|
|
|
棄俗入道,遁跡寧海州崑崳山。 |
|
|
|
|
全真道祖師王重陽自終南到達寧海州,寓居馬鈺私宅內全真庵,丘處機聞訊自崑崳山前來拜師。王重陽贈之以詩,訓名處機,字通密,號長春子。 |
|
|
|
|
春,王重陽領、譚處端、王處一、郝大通和丘處機在崑崙山煙霞洞潛修。秋,遷至文登姜實庵。 |
|
|
|
|
王重陽領弟子在寧海州、福山、蓬萊和掖縣傳教。冬,攜同馬鈺、譚處端、劉處玄和丘處機西行至開封。 |
|
|
|
|
在開封羽化,遺命「處機所學一聽丹陽,處玄、長真管領之」。馬鈺率眾暫葬亡師於孟宗獻花圃,隨即西行拜會師叔和德謹、李靈陽,以及同門史處厚、嚴處常和劉通微。 |
|
|
|
|
馬鈺率眾在終南劉蔣村為亡師修治墳墓。 |
|
|
|
|
馬鈺率眾自開封遷葬亡師遺蛻於終南劉蔣村仙塋,繼而廬墓守墳。 |
|
|
|
|
眾弟子守喪期滿。中秋夜,馬鈺、譚處端、劉處玄和丘處機在鄠縣秦渡鎮真武廟各言其志,丘處機說要「鬥閒」,隨後選擇在寶雞磻溪潛修。 |
|
|
|
|
秋,往隴州與相會,隨後入龍門山潛修。在龍門期間,收下趙道堅、畢知常、於善慶等幾名弟子。 |
|
|
|
|
冬,應夾谷清臣的邀請返回終南劉蔣村主持祖庭。《磻溪集》初次刊行。 |
|
|
|
|
春,奉金世宗詔至燕京,受命主持萬春節醮事,留居官庵。期間凡獲世宗三次召見。秋,得旨還山。次年春,返抵終南祖庭。 |
|
|
|
|
冬,留呂道安和畢知常主持祖庭,東歸棲霞太虛觀。在棲霞期間,往來蓬萊、芝陽、掖縣、北海和膠西等地設醮和傳戒。 |
|
|
|
|
將積儲盡交弟子呂道安、畢知常用以重振祖庭。 |
|
|
|
|
初遊牢山。 |
|
|
|
|
金章宗和李元妃先後賜額與《玄都寶藏》予棲霞太虛觀。 |
|
|
|
|
再遊牢山。 |
|
|
|
|
奉金衛紹王召至燕京。遊德興琅山。 |
|
|
|
|
春,重遊崑崳山煙霞洞。冬,協助僕散安貞招諭登州、寧海州亂民,金朝賜贈「自然應化弘教大師」。 |
|
|
|
|
金宣宗召至開封,不從。 |
|
|
|
|
居於掖縣昊天觀。夏,南宋將領李全、袁義斌攻佔山東,邀師襄助,不從。冬,劉仲祿奉成吉思汗命到萊州邀師相會。 |
|
|
|
|
春,領十八名弟子應召離開山東北行,在燕京稍息後西出居庸關,留居在德興和宣德州約半年。 |
|
|
|
|
春,啟程離開中原。在漠北拜會斡辰大王後一路西行,途經鎮海城時接納田鎮海的建議留下宋道安、李志常等九名弟子修建棲霞觀,然後再經回紇城、昌八刺城、阿里馬城、賽藍城,於年底到達邪米思汗。 |
|
|
|
|
春,途經鐵門關抵達八魯灣行宮覲見成吉思汗,在秋冬三次召對問道,其後成吉思汗命耶律楚材將對話內容編集成《玄風慶會錄》。 |
|
|
|
|
春,成吉思汗豁免全真道賦役,派阿里鮮等人護送東歸。秋,返抵宣德州。 |
|
|
|
|
春,應燕京行省尚書石抹鹹得卜的邀請,前往燕京主持天長觀。是時教門大興,當地的道眾組織了「燕京八會」。 |
|
|
|
|
秋,宣撫王楫以「熒惑犯尾」請師作醮祈禳。 |
|
|
|
|
春,應邀到薊縣盤山啟建黃籙。夏,燕京大旱,為百姓設醮祈雨立應。 |
|
|
|
|
夏五月,燕京大旱,為百姓設醮祈雨立應,被譽作「神仙雨」。同月,王志明自秦州前來傳成吉思汗旨,改天長觀為長春宮、北宮仙島為萬安宮,並賜金虎牌以「道家事一切仰神仙處置」。秋,七月九日於長春觀葆光堂羽化。 |
|
|
|
|
尹志平與道眾建議為師構堂,由鞠志圓監修,落成後題名處順堂,於羽化週年舉行醮事,安奉遺脫。 |
|
|
|
|
元世宗下詔贈封為「長春演道主教真人」。 |
著書訂龍門派教旨
丘祖秉承全真遺教,主張三教平等相通互融,主張修道教應出家,斷絕一切塵緣。主張清心寡欲即為成仙之本根。著述有《大丹直指》書中述九種煉丹方法,主張人體中先後天氣可以相交作用結成大丹的原理,著有《鳴道集》、《攝生消息論》、《磻溪集》等書。
思想
繼承王重陽的思想框架又有獨樹一幟的闡述,盛倡苦己利他,積德修善,希圖通過外在的事功帶動內在的修功,最終成就金丹仙道。後經弟子闡釋,形成了以道、天道、天為核心,以常心、常性為歸依的心性論體系。並以「道」為重心,開啟了內修心性,外修功行兩條既獨立,又關聯的証道之路。
傳承
丘處機開創龍門派。其座下十八弟子為:趙道堅、宋道安、尹志平、孫志堅、夏志誠、宋德芳、王志坦、于志可、張志素、鞠志國、李志常、鄭志修、綦志遠、孟志溫、慕志清、何志堅、楊志清、潘德沖。其中,尹志平繼承丘處機為全真道掌門,並發展了他的思想與事業。
參考資料
- 《金蓮正宗記》
- 《甘水仙源錄》
- 《宗教詞典》
- 《金元全真道內丹心性學》
- 《中國道教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