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修科儀戒律鈔”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第1行: 第1行:
要修科儀戒律鈔 朱法滿撰。十六卷 。全書摘引 九天生神章》、《太真科》、《本相經》、《真 等五十餘 種道書。
+
{{dzindex
 
+
|書名=要修科儀戒律鈔
# 卷一講道經傳授的種種規定
+
|編著=朱法滿
# 卷二是寫、誦和講經的儀式及對經文的領悟修持
+
|卷數=十六卷
# 卷三 弟子奉師 的科
+
|正統道藏分類=洞玄部戒律類
# 卷四至卷六記錄「眾戒及願念合一千一百條」
+
|正統道藏字號=唐、弔
# 卷七標列「三元罪戒品目」共一百八十條
+
|涵芬樓本冊數=204-207
# 卷八 卷九 科儀
+
|新文豐本冊數=11
# 卷十 的內容是「 治屋 治名 治所屬 治室 」、「 章表 」、「治病忌日」等。
+
|三家本冊數=6
#卷十一開列 除罪求子、治病、請雨等章醮所需物儀
+
|道藏提要編號=462
# 卷十二至十四 錄各種 的科 儀,如「飯賢緣」、「造殿堂緣」、「念道緣」等等
+
|中華道藏分類=道教科儀科戒威儀
# 卷十五 十六 專講「 道士 吉凶 實為 科儀 戒律的類抄,可供 研究唐道教科
+
|中華道藏冊數=42
 
+
}}
收入 《[[ 正統 ]]》 洞玄部戒律類
+
''' 要修科儀戒律鈔''' 原題「三洞道士[[ 朱法滿]] 」。法滿名君緒,唐玉清觀道士,卒於開元八年(720),故此書應出於唐前期 全書 十六卷 ,收入 [[正統道 ]] 洞玄部戒律類。書中分類抄錄道教各 科儀戒律,所引 道書 皆為六朝至唐初之三洞經戒科儀 當中分類如下:
 
+
* 卷一講道經傳授的種種規定
==參考文獻==
+
* 卷二是寫、誦和講經的儀式及對經文的領悟修持
# 任繼愈主編:《宗教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第947頁。
+
* 卷三 錄道教 弟子奉師
#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第二卷﹝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90-295頁。
+
* 卷四至卷六記錄「眾戒及願念合一千一百條」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98頁。
+
* 卷七標列「三元罪戒品目」共一百八十條
# 朱越利:《道教要籍概論》﹝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第111─112頁。
+
* 卷八 卷九 輯錄各種行 齋科儀
[[Category: 道教經典]]
+
* 卷十 、十一輯錄 治屋、治名、治所屬、治室 之法。以及各種上 科儀,如 除罪求子、治病、請雨等章醮所需物儀
[[en:The Comprehensive Collection of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divinities of the Three Doctrines since their Origin  ]]
+
* 卷十二至十四 錄各種 行道結緣之 雜儀,如「飯賢緣」、「造殿堂緣」、「念道緣」等等
 +
* 卷十五 十六 輯錄 道士 及各色人等疾病喪葬之 儀。
 +
全書徵引廣博,編次有序,類似《[[三洞奉 道科 範]]》。是為 研究 六朝隋 唐道教科 戒制度 重要典籍
 +
==參考資料==
 +
*胡孚琛主編: 《[[ 中華 教大辭典]]》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98頁
 +
* 任繼愈主編:《宗教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第947頁。
 +
*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史》第二卷﹝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90-295頁。
 +
* 朱越利:《道教要籍概論》﹝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第111─112頁。
 +
[[Category: 洞玄部戒律類]]
 +
[[en: Summary of Important Ceremonies, Rules, and Codices to be Practiced]]

2013年9月17日 (二) 13:36的版本

道藏综合索引
书  名:要修科仪戒律钞
编  著:朱法满
卷  数:十六卷
正统道藏:洞玄部戒律类 唐、吊字号
涵芬楼本第204-207册
新文丰本第11册
三家本第6册
道藏提要:编号462
中华道藏:道教科仪科戒威仪
第42册
 

要修科仪戒律钞,原题“三洞道士朱法满撰”。法满名君绪,唐玉清观道士,卒于开元八年(720),故此书应出于唐前期。全书十六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戒律类。书中分类抄录道教各种科仪戒律,所引道书皆为六朝至唐初之三洞经戒科仪。当中分类如下:

  • 卷一讲道经传授的种种规定
  • 卷二是写、诵和讲经的仪式及对经文的领悟修持
  • 卷三录道教弟子奉师礼仪
  • 卷四至卷六记录“众戒及愿念合一千一百条”
  • 卷七标列“三元罪戒品目”共一百八十条
  • 卷八、卷九辑录各种行斋科仪
  • 卷十、十一辑录治屋、治名、治所属、治室之法。以及各种上章奏表科仪,如除罪求子、治病、请雨等章醮所需物仪
  • 卷十二至十四抄录各种行道结缘之杂仪,如“饭贤缘”、“造殿堂缘”、“念道缘”等等
  • 卷十五、十六辑录道士及各色人等疾病丧葬之仪。

全书征引广博,编次有序,类似《三洞奉道科戒仪范》。是为研究六朝隋唐道教科戒制度之重要典籍。

参考资料

  •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298页。
  • 任继愈主编:《宗教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第947页。
  •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第二卷﹝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90-295页。
  • 朱越利:《道教要籍概论》﹝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第111─1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