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靈寶智慧觀身經”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創建新頁面為 '{{dzindex |書名=太上靈寶智慧觀身經 |編著= |卷數=三經同卷 |正統道藏分類=洞神部本文類 |正統道藏字號=字 |涵芬樓本冊數=177 |新文豐本...')
 
 
第12行: 第12行:
 
|中華道藏冊數=6
 
|中華道藏冊數=6
 
}}
 
}}
'''太上靈寶智慧觀身經''',撰人不詳。敦煌唐寫本道經P3282號引《智慧觀身大戒經》,見於本篇。據考本篇當系隋唐之際道士節錄南北朝道書《上清洞真智慧觀身大戒丈》改編而成,收入《[[正統道藏]]》洞玄部本文類:經文僅四百餘字,言修持靜觀了悟之法。內稱靜觀真人 思微中觀身實相,了悟智慧本起於空無。四大、六根及五印世法「皆悉空寂,入無相門」。世間善男善女若能精修戒行,照法空性,無起滅心、無僑慢心、無恐怖心、無憎愛心,可免世間渚苦,可得解脫。利益無量。其說出自大乘佛教。
+
'''太上靈寶智慧觀身經''',撰人不詳。敦煌唐寫本道經P3282號引《智慧觀身大戒經》,見於本篇。據考本篇當系隋唐之際道士節錄南北朝道書《上清洞真智慧觀身大戒丈》改編而成,收入《[[正統道藏]]》洞玄部本文類:經文僅四百餘字,言修持靜觀了悟之法。內稱靜觀真人 思微中觀身實相,了悟智慧本起於空無。四大、六根及五印世法「皆悉空寂,入無相門」。世間善男善女若能精修戒行,照法空性,無起滅心、無僑慢心、無恐怖心、無憎愛心,可免世間渚苦,可得解脫。利益無量。其說出自大乘佛教。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36頁。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36頁。
 
[[Category: 洞玄部本文類]]
 
[[Category: 洞玄部本文類]]
 
[[en: Lingbao Scripturen Wisdom and the Contemplation of the Body]]
 
[[en: Lingbao Scripturen Wisdom and the Contemplation of the Body]]

2013年8月23日 (五) 16:52的最新版本

道藏综合索引
书  名:太上灵宝智慧观身经
编  著:
卷  数:三经同卷
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 字字号
涵芬楼本第177册
新文丰本第10册
三家本第6册
道藏提要:编号349
中华道藏:三洞真经三洞经教
第6册
 

太上灵宝智慧观身经,撰人不详。敦煌唐写本道经P3282号引《智慧观身大戒经》,见于本篇。据考本篇当系隋唐之际道士节录南北朝道书《上清洞真智慧观身大戒丈》改编而成,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经文仅四百馀字,言修持静观了悟之法。内称静观真人于思微中观身实相,了悟智慧本起于空无。四大、六根及五印世法“皆悉空寂,入无相门”。世间善男善女若能精修戒行,照法空性,无起灭心、无侨慢心、无恐怖心、无憎爱心,可免世间渚苦,可得解脱。利益无量。其说出自大乘佛教。

参考资料

  •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3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