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道藏”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第3行: 第3行:
 
== 簡介 ==
 
== 簡介 ==
  
 明成祖即位之初(1403年),曾令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重編《道藏》,永樂八年(1410年),張宇初去世,又令第四十四代天師張宇清繼續主持編藏。到明英宗正統九年(1444年)始行刊板,又令道士邵以正督校,增所未備,於正統十年(1445年)校定付印,名《正統道藏》,共五千三百零五卷,四百八十函,按三洞、四輔、十二類分類,採用《千字文》為函目,自「天」字至「英」字,每函各為若干卷,頒之天下,藏於各名山道觀。到明神宗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命第五十代天師張國祥續補《道藏》,仍以《千字文》為函次,自「杜」字號至「纓」字號,凡三十二函,一百八十卷,名《萬曆續道藏》。與《正統道藏》合計共五千四百八十五卷,五百一十二函,即現存明版《正統道藏》,這是我國現存的唯一古代官修《道藏》。
+
 明成祖即位之初(1403年),曾令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重編《道藏》,永樂八年(1410年),張宇初去世,又令第四十四代天師[[ 張宇清]] 繼續主持編藏。到明英宗正統九年(1444年)始行刊板,又令道士邵以正督校,增所未備,於正統十年(1445年)校定付印,名《正統道藏》,共五千三百零五卷,四百八十函,按三洞、四輔、十二類分類,採用《千字文》為函目,自「天」字至「英」字,每函各為若干卷,頒之天下,藏於各名山道觀。到明神宗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命第五十代天師[[ 張國祥]] 續補《道藏》,仍以《千字文》為函次,自「杜」字號至「纓」字號,凡三十二函,一百八十卷,名《萬曆續道藏》。與《正統道藏》合計共五千四百八十五卷,五百一十二函,即現存明版《正統道藏》,這是我國現存的唯一古代官修《道藏》。
  
 
== 現狀 ==
 
== 現狀 ==

2013年7月27日 (六) 11:08的版本

正统道藏是明代编纂的道藏。

简介

明成祖即位之初(1403年),曾令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重编《道藏》,永乐八年(1410年),张宇初去世,又令第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继续主持编藏。到明英宗正统九年(1444年)始行刊板,又令道士邵以正督校,增所未备,于正统十年(1445年)校定付印,名《正统道藏》,共五千三百零五卷,四百八十函,按三洞、四辅、十二类分类,采用《千字文》为函目,自“天”字至“英”字,每函各为若干卷,颁之天下,藏于各名山道观。到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命第五十代天师张国祥续补《道藏》,仍以《千字文》为函次,自“杜”字号至“缨”字号,凡三十二函,一百八十卷,名《万历续道藏》。与《正统道藏》合计共五千四百八十五卷,五百一十二函,即现存明版《正统道藏》,这是我国现存的唯一古代官修《道藏》。

现状

1923至192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借用北京白云观所藏明刊《正统道藏》,以涵芬楼名义影印,缩改为六开小本,凡一千四百七十六种,一千一百二十册。现时有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道藏》影印本,另有台湾艺文印书馆、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本等通行于世。

道藏源流
唐代 三洞琼纲
北宋 大宋天宫宝藏 | 云笈七签 | 万寿道藏
南宋 琼章宝藏
金代 大金玄都宝藏
元代 玄都宝藏
明代 正统道藏 | 万历续道藏
清代 道藏辑要
民国 道藏精华录
当代 道藏精华(1956至1979年) | 庄林续道藏(1975年) | 藏外道书(1992年)
中华续道藏(1999年) | 敦煌道藏(1999年) | 道书集成(1999年)
中华道藏(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