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洞金華玉經”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第1行: 第1行:
'''大洞金華玉經''',撰人不詳。從內容文字看,應為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道藏]]》洞真部方法類。經文言修持《[[上清大洞真經]]》之訣法。首先敍述傳授大洞經訣之科儀。其次載「上願玄母八間金華隱書」、「九天帝君十二上願」、「九靈神母八間神文」等三篇祝詞,謂受《[[大洞真經]]》時先誦此祝文,可解罪釋結,福及七祖,長生不死。再其次為「回風大混合帝一之道」,即誦經思神之法術。內列舉思神圖九幅、咒訣及思神儀式,謂讀經患病者皆應常念「大洞帝一尊君」之名。再其次為「大洞內法存修雌雄真一十三圖」,亦為存神法術,所思之神為人體內雌一、雄一真人,共十三位。據稱修行此道九年,可白日升天。本書道法源於《[[大洞雌一玉檢五老寶經]]》。
+
{{dzindex
 +
|書名=大洞金華玉經
 +
|編著=
 +
|卷數=一卷
 +
|正統道藏分類=洞真部方法類
 +
|正統道藏字號=果
 +
|涵芬樓本冊數=120
 +
|新文豐本冊數=7
 +
|三家本冊數=4
 +
|道藏提要編號=253
 +
|中華道藏分類=三洞真經洞真上清經
 +
|中華道藏冊數=1
 +
}}
 +
''' 大洞金華玉經 ''',撰人不詳。從內容文字看,應為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 正統 道藏]]》洞真部方法類。經文言修持《[[上清大洞真經]]》之訣法。首先敍述傳授大洞經訣之科儀。其次載「上願玄母八間金華隱書」、「九天帝君十二上願」、「九靈神母八間神文」等三篇祝詞,謂受《[[大洞真經]]》時先誦此祝文,可解罪釋結,福及七祖,長生不死。再其次為「回風大混合帝一之道」,即誦經思神之法術。內列舉思神圖九幅、咒訣及思神儀式,謂讀經患病者皆應常念「大洞帝一尊君」之名。再其次為「大洞內法存修雌雄真一十三圖」,亦為存神法術,所思之神為人體內雌一、雄一真人,共十三位。據稱修行此道九年,可白日升天。本書道法源於《[[大洞雌一玉檢五老寶經]]》。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34頁。
+
*胡孚琛主編:《[[ 中華道教大辭典]]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34頁。
[[Category: 道教經典]]
+
[[Category: 洞真部方法類]][[ Category: 上清派]]
[[en: da dong jin hua yu jing]]
+
[[en: Jade Scripture of the Golden Flower]]

2013年6月3日 (一) 15:47的最新版本

道藏綜合索引
書  名:大洞金華玉經
編  著:
卷  數:一卷
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 果字號
涵芬樓本第120冊
新文豐本第7冊
三家本第4冊
道藏提要:編號253
中華道藏:三洞真經洞真上清經
第1冊
 

《大洞金華玉經》,撰人不詳。從內容文字看,應為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經文言修持《上清大洞真經》之訣法。首先敍述傳授大洞經訣之科儀。其次載「上願玄母八間金華隱書」、「九天帝君十二上願」、「九靈神母八間神文」等三篇祝詞,謂受《大洞真經》時先誦此祝文,可解罪釋結,福及七祖,長生不死。再其次為「回風大混合帝一之道」,即誦經思神之法術。內列舉思神圖九幅、咒訣及思神儀式,謂讀經患病者皆應常念「大洞帝一尊君」之名。再其次為「大洞內法存修雌雄真一十三圖」,亦為存神法術,所思之神為人體內雌一、雄一真人,共十三位。據稱修行此道九年,可白日升天。本書道法源於《大洞雌一玉檢五老寶經》。

參考資料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3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