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誥”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第1行: 第1行:
《真誥》, [[陶弘景]]編。 所謂「真誥」指 教仙真口授的訓戒勉勵文告
+
{{dzindex
 
+
|書名=真誥
據說 東晉哀帝興寧 時(363至365 年) 楊羲 許謐 託言「眾真降 」手 書, 形成茅山宗所謂三君手 書。 陶弘景將 收集整理 又據 南齊顧歡整理 的真人口授之誥 略加注釋,纂 為《真 》。 全書十篇二十卷,卷一至十六,為楊、許託言「真人口授」之作,卷十七至十八為楊、許書疏,卷十九至二十為 陶弘景 撰述。
+
|編著=陶弘景
 
+
|卷數=二十卷
內容龐雜 既載仙真傳授真 訣, 論冥數禍福 錄藥物、導引、按摩、攝養修持之事,並記述了道教名山洞府、真仙位業等。它是研究道教[[茅山宗]]及[[ 上清經]]源流的重要文獻 收入 [[正統道藏]] 太玄部
+
|正統道藏分類=太玄部
 +
|正統道藏字號=安定
 +
|涵芬樓本冊數=637-640
 +
|新文豐本冊數=34
 +
|三家本冊數=20
 +
|道藏提要編號=1007
 +
|中華道藏分類=三洞真經洞真上清經
 +
|中華道藏冊數=2
 +
}}
 +
''' 《真誥》''' 南朝著名道士[[陶弘景]]編 撰。約成書於梁武帝天監年間(502-519)據《舊唐書‧經籍志》及《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原本為十卷 今《[[正統 藏]]》本分作二十卷,收入太玄部 此書為 晉南朝[[上清派]]重要經典著作。相傳 晉哀帝興寧 (365 ,南嶽[[魏夫人]]及上清諸仙真下降,以上清諸經及仙真傳記 修行雜事 道士[[楊羲]],楊先用隸 寫出 再傳[[許謐]]、[[許翔]]父子二人 。其 後三君所造上清經訣在江東各地廣為流傳,難免真偽混雜 ,南 朝宋 道士[[ 顧歡]]曾搜集 整理 楊、許手跡 為《真 跡經 ,仍有漏失偽謬 。陶弘景 以顧氏《真跡經》為底本 參考自已從各地搜訪所得上清經 及有關見聞 更加增刪注解 編成此書。因書中所 載上清經 訣乃為真人口授 故名 真誥 》。 
  
 +
原書正文七篇,其中前五篇(第一運題象、第二甄命授、第三協昌期、第四稽神樞、第五闡幽微),據稱皆為三君在世時真人所告,分別記述眾仙真會見三君,勸導修道學仙,曉喻禍福命運,解說方術要訣,告之仙山洞府之奇妙及真仙位業,鬼神宮府之名稱及職司氏族等等。第六《握真輔》篇,纂集三君在世時筆記及往來書信。第七《翼真檢》篇,為陶弘景自撰。概述《真誥》全書篇目要旨、編纂體例,詳記東晉以來《上清經》出世及傳播源流,以及楊羲、二許之家世生平。全書徵引宏富,內容涉及道教神仙信仰、歷史人物、教義經典及存神養生之眾多方術,是為有關早期上清派教義及歷史之集大成著作。後世道教深受其影響,歷代道書多引用此書。
 +
==相關條目==
 +
*[[魏夫人]]
 +
*[[楊羲]]
 +
*[[許謐]]
 +
*[[許翔]]
 +
*[[顧歡]]
 +
*[[陶弘景]]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 任繼愈主編:《宗教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第1045頁。
+
* 任繼愈主編:《宗教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第1045頁。
# 任繼愈主編:《中國道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76至177頁。
+
* 任繼愈主編:《中國道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76至177頁。
#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二卷,第86至89頁。
+
*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二卷,第86至89頁。
# 牟鐘鑒等:《道教通論——兼論道家學說》(濟南:齊魯書社,1991年),中編,第459頁。
+
* 牟鐘鑒等:《道教通論——兼論道家學說》(濟南:齊魯書社,1991年),中編,第459頁。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49頁。
+
* 胡孚琛主編:《[[ 中華道教大辭典]]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49頁。
# 李養正:《道教概說》(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96至99頁。
+
* 李養正:《道教概說》(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96至99頁。
[[Category:道教經典]]
+
[[Category: 太玄部]][[ Category: 南北朝 道教經典]][[ Category: 上清派]]
 
[[en:Declarations of the Perfected]]
 
[[en:Declarations of the Perfected]]

2013年6月3日 (一) 14:31的版本

道藏綜合索引
書  名:真誥
編  著:陶弘景
卷  數:二十卷
正統道藏:太玄部 安定字號
涵芬樓本第637-640冊
新文豐本第34冊
三家本第20冊
道藏提要:編號1007
中華道藏:三洞真經洞真上清經
第2冊
 

《真誥》,南朝著名道士陶弘景編撰。約成書於梁武帝天監年間(502-519)據《舊唐書‧經籍志》及《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原本為十卷。今《正統道藏》本分作二十卷,收入太玄部。此書為東晉南朝上清派重要經典著作。相傳晉哀帝興寧三年(365),南嶽魏夫人及上清諸仙真下降,以上清諸經及仙真傳記、修行雜事等傳授道士楊羲,楊先用隸書寫出,再傳許謐許翔父子二人書寫。其後三君所造上清經訣在江東各地廣為流傳,難免真偽混雜,南朝宋齊道士顧歡曾搜集整理楊、許手跡,編為《真跡經》,仍有漏失偽謬。陶弘景以顧氏《真跡經》為底本,參考自已從各地搜訪所得上清經訣及有關見聞,更加增刪注解,編成此書。因書中所載上清經訣乃為真人口授。故名《真誥》。

原書正文七篇,其中前五篇(第一運題象、第二甄命授、第三協昌期、第四稽神樞、第五闡幽微),據稱皆為三君在世時真人所告,分別記述眾仙真會見三君,勸導修道學仙,曉喻禍福命運,解說方術要訣,告之仙山洞府之奇妙及真仙位業,鬼神宮府之名稱及職司氏族等等。第六《握真輔》篇,纂集三君在世時筆記及往來書信。第七《翼真檢》篇,為陶弘景自撰。概述《真誥》全書篇目要旨、編纂體例,詳記東晉以來《上清經》出世及傳播源流,以及楊羲、二許之家世生平。全書徵引宏富,內容涉及道教神仙信仰、歷史人物、教義經典及存神養生之眾多方術,是為有關早期上清派教義及歷史之集大成著作。後世道教深受其影響,歷代道書多引用此書。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任繼愈主編:《宗教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第1045頁。
  • 任繼愈主編:《中國道教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76至177頁。
  •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二卷,第86至89頁。
  • 牟鐘鑒等:《道教通論——兼論道家學說》(濟南:齊魯書社,1991年),中編,第459頁。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49頁。
  • 李養正:《道教概說》(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96至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