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道經序”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第1行: 第1行:
 《一切道經音義妙門由起》,簡稱《妙門由起》,由唐代史崇等編撰,卷首有唐玄宗御製〈一切道經音義序〉及史崇所撰〈妙門由起序〉,今本收入《正統道藏》太平部。據〈一切道經音義序〉所述,唐玄宗命道士及兩宮學士披考《玉篇》、《說文》等群籍,給現存的一切道經標注音義,凡一百四十卷,此數並不包括音義目錄與經目。〈妙門由起序〉則說,史崇等據京中藏內見在經二千餘卷以為音訓,成《一切道經音義》並撰《妙門由起》六篇,所音經目與舊經目錄共計一百十三卷。據今人陳國符考證,〈妙門由起序〉實為史崇等奉旨所撰〈一切道經音義序〉,惟被誤題。《一切道經音義》為道教字典,已佚。今本僅存序文及《妙門由起》六篇,節錄道經七十七種,分為六門,述道教與道經的源流,實為道教類書,對研究道籍者有一定參考價值。
+
 《一切道經音義妙門由起》,簡稱《妙門由起》,由唐代史崇等編撰,卷首有唐玄宗御製〈一切道經音義序〉及史崇所撰〈妙門由起序〉,今本收入《[[ 正統道藏]] 》太平部。據〈一切道經音義序〉所述,唐玄宗命道士及兩宮學士披考《玉篇》、《說文》等群籍,給現存的一切道經標注音義,凡一百四十卷,此數並不包括音義目錄與經目。〈妙門由起序〉則說,史崇等據京中藏內見在經二千餘卷以為音訓,成《一切道經音義》並撰《妙門由起》六篇,所音經目與舊經目錄共計一百十三卷。據今人陳國符考證,〈妙門由起序〉實為史崇等奉旨所撰〈一切道經音義序〉,惟被誤題。《一切道經音義》為道教字典,已佚。今本僅存序文及《妙門由起》六篇,節錄道經七十七種,分為六門,述道教與道經的源流,實為道教類書,對研究道籍者有一定參考價值。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2009年2月13日 (五) 11:21的版本

《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简称《妙门由起》,由唐代史崇等编撰,卷首有唐玄宗御制〈一切道经音义序〉及史崇所撰〈妙门由起序〉,今本收入《正统道藏》太平部。据〈一切道经音义序〉所述,唐玄宗命道士及两宫学士披考《玉篇》、《说文》等群籍,给现存的一切道经标注音义,凡一百四十卷,此数并不包括音义目录与经目。〈妙门由起序〉则说,史崇等据京中藏内见在经二千馀卷以为音训,成《一切道经音义》并撰《妙门由起》六篇,所音经目与旧经目录共计一百十三卷。据今人陈国符考证,〈妙门由起序〉实为史崇等奉旨所撰〈一切道经音义序〉,惟被误题。《一切道经音义》为道教字典,已佚。今本仅存序文及《妙门由起》六篇,节录道经七十七种,分为六门,述道教与道经的源流,实为道教类书,对研究道籍者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资料

  1. 任继愈主编:《宗教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第955页。
  2. 朱越利:《道经总论》(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135至137页。
  3.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2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