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真太上八素真經三五行化妙訣”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創建新頁面為 ''''洞真太上八素真經三五行化妙訣''',早期上清經典,約出於東晉南朝。為修習《八素真經》妙訣之一。一卷,收入《道藏》正...')
 
第1行: 第1行:
'''洞真太上八素真經三五行化妙訣''',早期上清經典,約出於東晉南朝。為修習《[[八素真經]]》妙訣之一。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篇教導學道之士應兼修方術與善行,內外相輔。所謂方術即[[吐納]]、[[服食]]之法,所謂善行即三智(知天、知地、知人)和五慧(仁義禮智信)。經文宣稱 :“ 上士高才,先立善行,然後方術。 以三智五慧修己化身,而後及於家國,教化天下,謂之 三五行化 ,是學道者之終極大事。其行化之具體作法,有志道、守德、謙卑、習三智、遵五慧、受法等六條。
+
'''洞真太上八素真經三五行化妙訣''',早期上清經典,約出於東晉南朝。為修習《[[八素真經]]》妙訣之一。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篇教導學道之士應兼修方術與善行,內外相輔。所謂方術即[[吐納]]、[[服食]]之法,所謂善行即三智(知天、知地、知人)和五慧(仁義禮智信)。經文宣稱 上士高才,先立善行,然後方術。 以三智五慧修己化身,而後及於家國,教化天下,謂之 三五行化 ,是學道者之終極大事。其行化之具體作法,有志道、守德、謙卑、習三智、遵五慧、受法等六條。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36頁。
+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36頁。
 
[[Category:道教經典]]
 
[[Category:道教經典]]
 
[[en: dong zhen tai shang ba su zhen jing san wu Xing hua miao jue]]
 
[[en: dong zhen tai shang ba su zhen jing san wu Xing hua miao jue]]

2012年11月26日 (一) 14:06的版本

洞真太上八素真經三五行化妙訣,早期上清經典,約出於東晉南朝。為修習《八素真經》妙訣之一。一卷,收入《道藏》正一部。本篇教導學道之士應兼修方術與善行,內外相輔。所謂方術即吐納服食之法,所謂善行即三智(知天、知地、知人)和五慧(仁義禮智信)。經文宣稱「上士高才,先立善行,然後方術。」以三智五慧修己化身,而後及於家國,教化天下,謂之「三五行化」,是學道者之終極大事。其行化之具體作法,有志道、守德、謙卑、習三智、遵五慧、受法等六條。

參考資料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