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捧蟠桃”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新页面: 「笑捧蟠桃」,道教掌故之一。「蟠桃」是古老仙話傳說中的一種象徵,後來被道教廣為應用。在道教典籍中,蟠桃意味著「長生」,因為它...)
 
第1行: 第1行:
 「笑捧蟠桃」,道教掌故之一。「蟠桃」是古老仙話傳說中的一種象徵,後來被道教廣為應用。在道教典籍中,蟠桃意味著「長生」,因為它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得到的。相傳仙界的蟠桃要三千年才能成熟。所以[[西王母]]以蟠桃設宴招待諸路神仙,表現出一種仙界特有的喜慶氣氛。這種樂觀的精神也被一些文人所接受。愛國志士文天祥在被捕入獄之後所寫的《五月二日生朝》一詩中即有「北風吹滿楚冠塵,笑捧蟠桃夢裏春」的名句。在北風狂吹、灰塵蔽日的惡劣環境中,詩人依舊充滿樂觀精神,他置生死於度外。儘管自己已經成為「階下囚」,但他內心還是那樣穩重而寧靜,把囚室當作「修煉」的場所,這是何等的超脫。全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笑捧蟠桃」四個字,這顯示了詩人達觀的思想情操。在這樣的時刻,「笑捧蟠桃」不僅說明了他具備了一種「遊仙」的思想境界,而且表現了臨危不懼的膽識。文天祥本人實際上具有道教信仰,這從他所寫的《借道冠有賦》的早年作品以及在最後關頭希望出家當道士的表白裏可以看出來。此等情形,在《宋史.文天祥傳》裏有一段言論記錄可以為證。文天祥希望出家當道士,這固然是保持氣節的需要,但從另一個側面看,卻又說明他對道教懷有較深的情感。最後,他連當道士的願望都沒能得到滿足,可是他卻不投降,「笑捧蟠桃」而殺身成仁了。
+
{{道教文學}}
 +
 
 +
 「笑捧蟠桃」,道教掌故之一。「蟠桃」是古老仙話傳說中的一種象徵,後來被道教廣為應用。在道教典籍中,蟠桃意味著「長生」,因為它不是那麼容易就可以得到的。相傳仙界的蟠桃要三千年才能成熟。所以[[西王母]]以蟠桃設宴招待諸路神仙,表現出一種仙界特有的喜慶氣氛。這種樂觀的精神也被一些文人所接受。
 +
 
 +
愛國志士文天祥在被捕入獄之後所寫的《五月二日生朝》一詩中即有「北風吹滿楚冠塵,笑捧蟠桃夢裏春」的名句。在北風狂吹、灰塵蔽日的惡劣環境中,詩人依舊充滿樂觀精神,他置生死於度外。儘管自己已經成為「階下囚」,但他內心還是那樣穩重而寧靜,把囚室當作「修煉」的場所,這是何等的超脫。全詩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笑捧蟠桃」四個字,這顯示了詩人達觀的思想情操。在這樣的時刻,「笑捧蟠桃」不僅說明了他具備了一種「遊仙」的思想境界,而且表現了臨危不懼的膽識。文天祥本人實際上具有道教信仰,這從他所寫的《借道冠有賦》的早年作品以及在最後關頭希望出家當道士的表白裏可以看出來。此等情形,在《宋史.文天祥傳》裏有一段言論記錄可以為證。文天祥希望出家當道士,這固然是保持氣節的需要,但從另一個側面看,卻又說明他對道教懷有較深的情感。最後,他連當道士的願望都沒能得到滿足,可是他卻不投降,「笑捧蟠桃」而殺身成仁了。
 +
 
 +
== 相關條目 ==
 +
* [[西王母]]
  
 
[[Category:道教掌故]]
 
[[Category:道教掌故]]

2008年11月13日 (四) 08:42的版本


道教文学
道教诗词
道诗 道词
道教散文
道教小说
道教戏曲
其他
楹联 掌故 童谣

“笑捧蟠桃”,道教掌故之一。“蟠桃”是古老仙话传说中的一种象征,后来被道教广为应用。在道教典籍中,蟠桃意味著“长生”,因为它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得到的。相传仙界的蟠桃要三千年才能成熟。所以西王母以蟠桃设宴招待诸路神仙,表现出一种仙界特有的喜庆气氛。这种乐观的精神也被一些文人所接受。

爱国志士文天祥在被捕入狱之后所写的《五月二日生朝》一诗中即有“北风吹满楚冠尘,笑捧蟠桃梦里春”的名句。在北风狂吹、灰尘蔽日的恶劣环境中,诗人依旧充满乐观精神,他置生死于度外。尽管自己已经成为“阶下囚”,但他内心还是那样稳重而宁静,把囚室当作“修炼”的场所,这是何等的超脱。全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笑捧蟠桃”四个字,这显示了诗人达观的思想情操。在这样的时刻,“笑捧蟠桃”不仅说明了他具备了一种“游仙”的思想境界,而且表现了临危不惧的胆识。文天祥本人实际上具有道教信仰,这从他所写的《借道冠有赋》的早年作品以及在最后关头希望出家当道士的表白里可以看出来。此等情形,在《宋史.文天祥传》里有一段言论记录可以为证。文天祥希望出家当道士,这固然是保持气节的需要,但从另一个侧面看,却又说明他对道教怀有较深的情感。最后,他连当道士的愿望都没能得到满足,可是他却不投降,“笑捧蟠桃”而杀身成仁了。

相关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