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虛”的版本间的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創建新頁面為 ''''步虛'''是指道士在儀式中邊繞壇邊吟誦的動作,而'''步虛詞'''、'''步虛聲'''、'''步虛韻'''等就是指這個動作吟誦的文詞和腔調。...') |
小 |
||
第1行: | 第1行: | ||
'''步虛'''是指[[道士]]在儀式中邊繞壇邊吟誦的動作,而'''步虛詞'''、'''步虛聲'''、'''步虛韻'''等就是指這個動作吟誦的文詞和腔調。南朝[[陸修靜]]在《[[洞玄靈寶說光燭戒罰燈祝願儀]]》說:「聖眾及自然妙行真人。皆一日三時,旋繞上宮,稽首行禮,飛虛浮空,散花燒香,手把十絕,嘯詠洞章,贊九天之靈奧,尊玄文之妙重也。今道士齋時,所以巡繞高座,吟誦步虛章,正是上法玄根,眾聖真人朝宴玉京時也。」根據這個解釋,步虛是模仿自天上聖眾的禮儀。陸修靜編撰的《[[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中「稽首禮太上」等十首步虛詞,是現時所見最早使用的步虛詞。後來,步虛詞成為一類常見的詩體。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八引《樂府解題》即稱:「步虛詞,道家曲也,備言眾仙縹渺輕舉之美。」南北朝時期的庾信,隋代楊廣,唐代顧況、吳筠、劉禹錫、韋渠牟、僧皎然、高駢、陳陶,北宋、徽宗,金代元好問等人都有步虛詞傳世。今日儀式常用的步虛詞多為五言四句或五言八句,早見於北宋年間編定的《[[金籙齋三洞讚詠儀]]》、《[[玉音法事]]》。 | '''步虛'''是指[[道士]]在儀式中邊繞壇邊吟誦的動作,而'''步虛詞'''、'''步虛聲'''、'''步虛韻'''等就是指這個動作吟誦的文詞和腔調。南朝[[陸修靜]]在《[[洞玄靈寶說光燭戒罰燈祝願儀]]》說:「聖眾及自然妙行真人。皆一日三時,旋繞上宮,稽首行禮,飛虛浮空,散花燒香,手把十絕,嘯詠洞章,贊九天之靈奧,尊玄文之妙重也。今道士齋時,所以巡繞高座,吟誦步虛章,正是上法玄根,眾聖真人朝宴玉京時也。」根據這個解釋,步虛是模仿自天上聖眾的禮儀。陸修靜編撰的《[[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中「稽首禮太上」等十首步虛詞,是現時所見最早使用的步虛詞。後來,步虛詞成為一類常見的詩體。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八引《樂府解題》即稱:「步虛詞,道家曲也,備言眾仙縹渺輕舉之美。」南北朝時期的庾信,隋代楊廣,唐代顧況、吳筠、劉禹錫、韋渠牟、僧皎然、高駢、陳陶,北宋、徽宗,金代元好問等人都有步虛詞傳世。今日儀式常用的步虛詞多為五言四句或五言八句,早見於北宋年間編定的《[[金籙齋三洞讚詠儀]]》、《[[玉音法事]]》。 | ||
==常見的步虛辭== | ==常見的步虛辭== | ||
+ | ===大梵三天主=== | ||
+ | :大梵三天主,虛皇五老尊。尚難窺徼妙,豈復入名言。 | ||
+ | :寶座臨金殿,霞冠照玉軒。萬真朝帝所,飛舄躡雲根。 | ||
===太極分高厚=== | ===太極分高厚=== | ||
− | :太極分高厚,輕清上屬天。 | + | :太極分高厚,輕清上屬天。人能修至道,身乃作真仙。 |
− | + | :行溢三千數,時丁四萬年。丹臺開寶笈,金口為流傳。 | |
− | :行溢三千數,時丁四萬年。 | + | === 水噀魔宮懾=== |
− | + | : 水噀魔宮懾,燈開夜府明。九 天 風靜默 , 四極炁澄清 。 | |
− | === | + | : 嘯詠朱陵曲,翱翔白玉京。至誠何以祝 , 國祚永安榮 。 |
− | : | + | ===宛宛神州地=== |
− | : | + | : 宛宛神州地,巍巍眾妙壇。鶴袍來羽客 , 鳧舃下仙官 。 |
− | : | + | : 玉斚斟元醴,琅函啟大丹。至誠何以祝 , 四海永澄瀾 。 |
− | : | ||
===華夏吟哦遠=== | ===華夏吟哦遠=== | ||
− | :華夏吟哦遠,人聲自抑揚。 | + | :華夏吟哦遠,人聲自抑揚。沖虛歸道德,曲折合宮商。 |
− | + | :殿閣沉檀散,樓臺月露凉。至誠何以祝,多稼永豐穰。 | |
− | :殿閣沉檀散,樓臺月露凉。 | ||
− | |||
− | |||
− | |||
− | |||
− | |||
− |
2012年3月27日 (二) 17:49的版本
步虛是指道士在儀式中邊繞壇邊吟誦的動作,而步虛詞、步虛聲、步虛韻等就是指這個動作吟誦的文詞和腔調。南朝陸修靜在《洞玄靈寶說光燭戒罰燈祝願儀》說:「聖眾及自然妙行真人。皆一日三時,旋繞上宮,稽首行禮,飛虛浮空,散花燒香,手把十絕,嘯詠洞章,贊九天之靈奧,尊玄文之妙重也。今道士齋時,所以巡繞高座,吟誦步虛章,正是上法玄根,眾聖真人朝宴玉京時也。」根據這個解釋,步虛是模仿自天上聖眾的禮儀。陸修靜編撰的《太上洞玄靈寶授度儀》中「稽首禮太上」等十首步虛詞,是現時所見最早使用的步虛詞。後來,步虛詞成為一類常見的詩體。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七八引《樂府解題》即稱:「步虛詞,道家曲也,備言眾仙縹渺輕舉之美。」南北朝時期的庾信,隋代楊廣,唐代顧況、吳筠、劉禹錫、韋渠牟、僧皎然、高駢、陳陶,北宋、徽宗,金代元好問等人都有步虛詞傳世。今日儀式常用的步虛詞多為五言四句或五言八句,早見於北宋年間編定的《金籙齋三洞讚詠儀》、《玉音法事》。
常見的步虛辭
大梵三天主
- 大梵三天主,虛皇五老尊。尚難窺徼妙,豈復入名言。
- 寶座臨金殿,霞冠照玉軒。萬真朝帝所,飛舄躡雲根。
太極分高厚
- 太極分高厚,輕清上屬天。人能修至道,身乃作真仙。
- 行溢三千數,時丁四萬年。丹臺開寶笈,金口為流傳。
水噀魔宮懾
- 水噀魔宮懾,燈開夜府明。九天風靜默,四極炁澄清。
- 嘯詠朱陵曲,翱翔白玉京。至誠何以祝,國祚永安榮。
宛宛神州地
- 宛宛神州地,巍巍眾妙壇。鶴袍來羽客,鳧舃下仙官。
- 玉斚斟元醴,琅函啟大丹。至誠何以祝,四海永澄瀾。
華夏吟哦遠
- 華夏吟哦遠,人聲自抑揚。沖虛歸道德,曲折合宮商。
- 殿閣沉檀散,樓臺月露凉。至誠何以祝,多稼永豐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