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胎換骨”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第1行: 第1行:
「脫胎換骨」,道教掌故之一。道教認為,人通過一定程序的修煉,可以改變氣質稟性。《[[周易參同契]]》形容修煉[[ 內丹|金丹]]大道給人帶來的好處時說:當人得丹功,雖然好像灰土一樣安靜,但體態卻非常的明亮,簡直就像白玉晶瑩剔透。明代的道教學者陳顯微進一步解釋說,達到這樣的境界時,形體閃閃有光,煥發出一種自然美。後人概括這樣的妙用,以為修煉得道,可以脫去凡胎,換上仙骨。引申到文學藝術領域,表示有造詣的藝術家在經過長時間的學習之後,推陳出新。
+
{{ 內丹}}
  
[[Category:道教掌故]]
+
脫胎換骨,內丹學術語。
 +
 
 +
指凡人通過修煉,得道之後可以脫去凡胎轉聖胎;去掉俗骨換聖骨。在內丹學中,這表示煉就內丹,變化氣質。道門認為,合東方木三之數與南方火二之數,合西方金四之數與北方水一之數,再匯通中央土五之數,「三五」歸中,這叫做「三家相見結嬰兒」,於是丹道有成,而脫凡質,這是修煉成仙的前提。
 +
 
 +
「脫胎」之說,在宋代有關《周易參同契》的解釋文字之中已經使用了,以形容修煉金丹大道給人帶來的好處,雖然好像灰土一樣安靜,但體態卻非常的明亮,簡直就像白玉晶瑩剔透。明代的道教學者陳顯微進一步解釋說:「及乎脫胎,則形體閃耀,如明窗日影射塵之狀。」即達到這樣的境界時,形體閃閃有光,煥發出一種自然美。後人概括這樣的妙用,以為修煉得道,可以脫去凡胎,換上仙骨。
 +
 
 +
後來,「脫胎換骨」在文學上產生了特殊影響,像《紅樓夢》也使用了這樣的術語,該書一百零四回謂之:「大凡成仙的人,或是肉身去的,或是脫胎去的。」所謂「脫胎去」就是蛻去凡體之軀殼,而使真身飛升而去。由道門所創制的這個典故在中國文化中也用以比喻一事物由另一事物孕育變化而成。引申到文學藝術領域,表示有造詣的藝術家在經過長時間的學習之後,推陳出新。
 +
 
 +
== 參考資料 ==
 +
#蔣一彪:《周易參同契解》。見《道藏舉要》第四類。
 +
#陳致虛:《古文參同契集解》。見《四庫全書.子部道家類》。
 +
 
 +
[[Category:內丹]][[Category:道教掌故]]

2008年11月12日 (三) 22:00的版本


内丹
丹学术语
心性命 精气神 大还丹 小还丹

性命双修 三花聚顶 三车搬运
三家相见 九鼎炼心 龙虎交媾
炼精化气 炼气化神 炼神还虚
炼虚合道 坎离颠倒 合符行中
五气朝元 脱胎换骨 筑基 炼己
调息 得药 采药 火候 进火
退符 温养 沐浴 活子时 河车
玄珠 关窍 周天 女丹 斩赤龙
太阴炼形 元贞之体

脱胎换骨,内丹学术语。

指凡人通过修炼,得道之后可以脱去凡胎转圣胎;去掉俗骨换圣骨。在内丹学中,这表示炼就内丹,变化气质。道门认为,合东方木三之数与南方火二之数,合西方金四之数与北方水一之数,再汇通中央土五之数,“三五”归中,这叫做“三家相见结婴儿”,于是丹道有成,而脱凡质,这是修炼成仙的前提。

“脱胎”之说,在宋代有关《周易参同契》的解释文字之中已经使用了,以形容修炼金丹大道给人带来的好处,虽然好像灰土一样安静,但体态却非常的明亮,简直就像白玉晶莹剔透。明代的道教学者陈显微进一步解释说:“及乎脱胎,则形体闪耀,如明窗日影射尘之状。”即达到这样的境界时,形体闪闪有光,焕发出一种自然美。后人概括这样的妙用,以为修炼得道,可以脱去凡胎,换上仙骨。

后来,“脱胎换骨”在文学上产生了特殊影响,像《红楼梦》也使用了这样的术语,该书一百零四回谓之:“大凡成仙的人,或是肉身去的,或是脱胎去的。”所谓“脱胎去”就是蜕去凡体之躯壳,而使真身飞升而去。由道门所创制的这个典故在中国文化中也用以比喻一事物由另一事物孕育变化而成。引申到文学艺术领域,表示有造诣的艺术家在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之后,推陈出新。

参考资料

  1. 蒋一彪:《周易参同契解》。见《道藏举要》第四类。
  2. 陈致虚:《古文参同契集解》。见《四库全书.子部道家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