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道化劇”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新页面: {{道教文學}} 神仙道化劇是元雜劇的重要形式,其內容主要是演述修煉成仙、教化度人的故事,在立意上有明顯的道教思想色彩。 神仙道化...)
 
第5行: 第5行:
 
 神仙道化劇的發端當在宋代之前。宋代人洪邁《夷堅志.優伶箴戲》記載了雜劇的流行狀況,其中引述了儒、道、釋各稱誦其教的言論,說明在宋朝南渡前後,儒、釋、道三教都曾利用優伶之類雜劇來演說經旨。從前人有關「金院本」的劇目著錄中也可看出元代之前已有神仙道化劇存在。據陶宗儀《南村輟耕錄院本名目》記載,金代流行的院本戲劇甚多,其中屬於道教神仙題材的有《莊周夢》、《瑤池會》、《蟠桃會》。至於南戲的傳統劇目當中尚有《老萊子斑衣》,此亦出於道教的神仙故事。足見神仙道化劇在元代前即已出現。可惜的是,金院本以及南戲中的神仙道化劇只留下劇目,現已難考其詳。
 
 神仙道化劇的發端當在宋代之前。宋代人洪邁《夷堅志.優伶箴戲》記載了雜劇的流行狀況,其中引述了儒、道、釋各稱誦其教的言論,說明在宋朝南渡前後,儒、釋、道三教都曾利用優伶之類雜劇來演說經旨。從前人有關「金院本」的劇目著錄中也可看出元代之前已有神仙道化劇存在。據陶宗儀《南村輟耕錄院本名目》記載,金代流行的院本戲劇甚多,其中屬於道教神仙題材的有《莊周夢》、《瑤池會》、《蟠桃會》。至於南戲的傳統劇目當中尚有《老萊子斑衣》,此亦出於道教的神仙故事。足見神仙道化劇在元代前即已出現。可惜的是,金院本以及南戲中的神仙道化劇只留下劇目,現已難考其詳。
  
 神仙道化劇雖然產生於元代以前,但其鼎盛時期毫無疑問是在元朝。據 嗣成《錄鬼簿》所載,元雜劇至少有四百種。就其題目、正名來看,屬於神仙道化劇一類的至少有四十本,約佔元雜劇總數的十分之一。明代戲劇學家臧懋循於故鄉閒居時曾編有《元曲選》,收錄了九十四種元人的作品和六種明初人的作品。今人隋樹森於1960年代又據脈望館抄校本《元明雜劇》等資料,成《元曲選外編》,收錄元雜劇六十二種。在《元曲選》與《元曲選外編》這兩部元雜劇作品集中,屬於神仙道化劇的有十八種,如《陳摶高臥》、《岳陽樓》、《任風子》等。這些作品有個別是元末明初的,但大部分當系元中葉以前的。
+
 神仙道化劇雖然產生於元代以前,但其鼎盛時期毫無疑問是在元朝。據 嗣成《錄鬼簿》所載,元雜劇至少有四百種。就其題目、正名來看,屬於神仙道化劇一類的至少有四十本,約佔元雜劇總數的十分之一。明代戲劇學家臧懋循於故鄉閒居時曾編有《元曲選》,收錄了九十四種元人的作品和六種明初人的作品。今人隋樹森於1960年代又據脈望館抄校本《元明雜劇》等資料,成《元曲選外編》,收錄元雜劇六十二種。在《元曲選》與《元曲選外編》這兩部元雜劇作品集中,屬於神仙道化劇的有十八種,如《陳摶高臥》、《岳陽樓》、《任風子》等。這些作品有個別是元末明初的,但大部分當系元中葉以前的。
  
 
 雜劇往往運用歷史上富有傳奇色彩的神仙故事加以推衍、變形,宣傳仙境的快樂,鑑於當時社會的諸多醜惡黑暗狀況,雜劇作家常常在演述神仙故事時以象征的筆法批判社會的不合理現象,具有一定的警示意義。例如《西華山[[陳摶]]高臥》以血染朝衣暗示官場的險惡,對封建社會君臣的虛偽情形也有所鞭韃,而對於不爭名利的道人生活卻多有歌頌。這反映了雜劇的一種思想追求。當然,元明雜劇也在許多地方表現了無可奈何的消極思想,有些作品的神秘主義傾向明顯,這是研討雜劇所應注意到的問題。
 
 雜劇往往運用歷史上富有傳奇色彩的神仙故事加以推衍、變形,宣傳仙境的快樂,鑑於當時社會的諸多醜惡黑暗狀況,雜劇作家常常在演述神仙故事時以象征的筆法批判社會的不合理現象,具有一定的警示意義。例如《西華山[[陳摶]]高臥》以血染朝衣暗示官場的險惡,對封建社會君臣的虛偽情形也有所鞭韃,而對於不爭名利的道人生活卻多有歌頌。這反映了雜劇的一種思想追求。當然,元明雜劇也在許多地方表現了無可奈何的消極思想,有些作品的神秘主義傾向明顯,這是研討雜劇所應注意到的問題。
  
 
[[Category:道教戲曲]]
 
[[Category:道教戲曲]]

2008年11月12日 (三) 13:17的版本


道教文学
道教诗词
道诗 道词
道教散文
道教小说
道教戏曲
其他
楹联 掌故 童谣

神仙道化剧是元杂剧的重要形式,其内容主要是演述修炼成仙、教化度人的故事,在立意上有明显的道教思想色彩。

神仙道化剧的发端当在宋代之前。宋代人洪迈《夷坚志.优伶箴戏》记载了杂剧的流行状况,其中引述了儒、道、释各称诵其教的言论,说明在宋朝南渡前后,儒、释、道三教都曾利用优伶之类杂剧来演说经旨。从前人有关“金院本”的剧目著录中也可看出元代之前已有神仙道化剧存在。据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院本名目》记载,金代流行的院本戏剧甚多,其中属于道教神仙题材的有《庄周梦》、《瑶池会》、《蟠桃会》。至于南戏的传统剧目当中尚有《老莱子斑衣》,此亦出于道教的神仙故事。足见神仙道化剧在元代前即已出现。可惜的是,金院本以及南戏中的神仙道化剧只留下剧目,现已难考其详。

神仙道化剧虽然产生于元代以前,但其鼎盛时期毫无疑问是在元朝。据锺嗣成《录鬼簿》所载,元杂剧至少有四百种。就其题目、正名来看,属于神仙道化剧一类的至少有四十本,约占元杂剧总数的十分之一。明代戏剧学家臧懋循于故乡闲居时曾编有《元曲选》,收录了九十四种元人的作品和六种明初人的作品。今人隋树森于1960年代又据脉望馆抄校本《元明杂剧》等资料,成《元曲选外编》,收录元杂剧六十二种。在《元曲选》与《元曲选外编》这两部元杂剧作品集中,属于神仙道化剧的有十八种,如《陈抟高卧》、《岳阳楼》、《任风子》等。这些作品有个别是元末明初的,但大部分当系元中叶以前的。

杂剧往往运用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神仙故事加以推衍、变形,宣传仙境的快乐,鉴于当时社会的诸多丑恶黑暗状况,杂剧作家常常在演述神仙故事时以象征的笔法批判社会的不合理现象,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例如《西华山陈抟高卧》以血染朝衣暗示官场的险恶,对封建社会君臣的虚伪情形也有所鞭鞑,而对于不争名利的道人生活却多有歌颂。这反映了杂剧的一种思想追求。当然,元明杂剧也在许多地方表现了无可奈何的消极思想,有些作品的神秘主义倾向明显,这是研讨杂剧所应注意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