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太和山道觀”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第3行: 第3行:
 
|image name=Mt. Taihe Daoist Temple (Yanan, Shaanxi).jpg
 
|image name=Mt. Taihe Daoist Temple (Yanan, Shaanxi).jpg
 
|width=250px
 
|width=250px
|deity=
+
|deity= 真武大帝
 
|sect=
 
|sect=
|built=
+
|built= 北宋元豐年間(1078年─1085年)
|address=
+
|address= 陝西省延安市富縣太和山
 
|}}
 
|}}
延安有一處道教勝地 ──  太和山 。太和山,古亦稱「天山」、「蓮花峰」, 位於延安市北清涼山之巔, 南瀕嘉嶺山之寶塔,西臨鳳凰山,夙有「三山鼎立,太和第一」之稱
+
''' 太和山 道觀''' 位於延安市 的太和山( 清涼山 之巔, 主要供奉[[真武大帝]]
  
  據史料記載,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有道士郇道虛在 太和山 上建道觀紫極宮。金大定十年(1170年) 延安府兵馬都總管任國 米甲撒哈蘇重修北極紫微殿。明洪武年間(1368─1398年)設道紀司於太和 紫極宮。明 祖登位後 為感神恩,詔令全國各地大興道觀 ,太和山 應詔擴建殿堂。嘉靖十五年(1536年) 又興建了真武殿。萬曆五年(1577年) 延安知府洪濟遠重建真武 ,殿 輝煌,香火極盛。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重建了聖公聖母 殿 。至清末民國初,太和山道觀仍保存完好
+
 太和山 古稱天山、蓮花峰,今又多稱清涼山 高海拔1137 尺,與鳳凰山、寶塔 三山鼎立之勢 向有「三山鼎立 ,太和 第一」之稱。 上氣候涼爽 環境優美,松柏成林 ,廟宇殿 堂星羅棋布
  
 太和山的 廟太和 真武廟, 位於山頂的蓮花峰上 時規模最大 清朝 同治年間(1862─1874年),因戰亂略有破壞。 光緒年間(1875─1908年)曾又修復。1938 年,日本 侵略者的 飛機轟炸 延安 太和宮 僅存大殿一座和真武大帝銅像、銅鐘及山門 。1956 和1960年,政府對太和山進行了兩次修葺。「 文化大革命 」中 太和宮又遭浩劫 大殿石基和上山石階的殘跡 。1985年 太和山落實了宗教政策 ,在省道協的 大力 支持下, 當地 籌措資金, 陸續 修復了真武祖師大 殿、四大天王 殿、玉皇殿、觀音殿、財神殿、龍王殿和元辰殿 還修通了上山的簡易公路, 引水上山 解決了當地居民的吃水難題。1990 太和山道教 管委會 又進行了一系列的 建工作, 重建 了五十七座 殿堂, 並新建樂樓一 座。 周種植了數千株松柏及其他樹木 改變了 太和山 舊貌,美化了延安的風景。
+
 太和山的 宗教活動歷史可上溯至隋代大業三年(607年),當時山上修有蓮花城,內建奉國寺,供奉釋迦牟尼。至北宋元豐年間(1078年─1085年),道士郇道虛在山上興建紫極宮。金代大定十年(1170年),延安府兵馬都總管任國公米甲撒哈蘇重修北極紫微殿。明代洪武年間(1368年─1398年),設道紀司於太和山紫極宮。建文四年(1402年),明成祖詔令全國各地大興道德觀神 太和 山亦應詔受益擴建。嘉靖十五年(1536年),又興建了真武殿。萬曆五年(1577年) 延安知府洪濟遠重建 真武廟, 殿宇輝煌,香火極盛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重建了聖公聖母殿,現此殿前尚有一座石砌「狀元橋」,上刻有「乾隆歲次甲午蒲月」字樣 。同治年間(1862 ─1874年),因戰亂略有破壞 ,但至民國初年該觀建築仍大致保存完好
 +
 
 +
1938 年, 該觀建築遭 日本飛機轟炸,僅存大殿一座和真武大帝銅像、銅鐘及山門 。至1966 年文化大革命 期間 該觀建築被紅衛兵徹底破壞 蕩然無 存。1985年,在 政府和陝西 省道 的支持下,信 士積極 籌措資金,修復了真武祖師大殿、玉皇殿、觀音殿、財神 殿、藥王 殿、龍王殿和元辰殿 等, 還修通了上山的簡易公路 。1992年4月 成立管理委員會。1998年12月 正式獲發《陝西省宗教活動場所登記證》。從1995 ,管委會 陸續翻 重建 各個 殿堂, 現有大小殿堂65 ,規模宏大,前所未有
 +
 
 +
現時該觀每年主要的 會活動有:
 +
#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
 +
#農曆三月二十八至 月初十
 +
#農曆六月十三
 +
#農曆九月初九。
 +
期間人群絡繹不絕,攤點生意紅火,戲曲輪流演出 一派熱鬧繁榮景象。
 +
 
 +
==參考資料==
 +
#[http://sxyaths.16789.net 延安 太和山 道觀]
  
現在的太和山道觀,規模宏大,香火鼎盛。道觀每年有四期傳統廟會:
 
#正月初一到十五;
 
#三月二十八日至四月十日;
 
#六月十三日至十五日黑龍會;
 
#九月九日至十一日。
 
 
[[Category:陝西宮觀]]
 
[[Category:陝西宮觀]]
 
[[en:Supreme Harmony Temple (Yan'an, Shanxi)]]
 
[[en:Supreme Harmony Temple (Yan'an, Shanxi)]]

2010年10月22日 (五) 17:00的最新版本

延安太和山道观

Mt. Taihe Daoist Temple (Yanan, Shaanxi).jpg

主奉:真武大帝
创立:北宋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
地址:陕西省延安市富县太和山
 

太和山道观位于延安市东北的太和山(清凉山)之巅,主要供奉真武大帝

太和山古称天山、莲花峰,今又多称清凉山,高海拔1137公尺,与凤凰山、宝塔山形成三山鼎立之势,向有“三山鼎立,太和第一”之称。山上气候凉爽,环境优美,松柏成林,庙宇殿堂星罗棋布。

太和山的宗教活动历史可上溯至隋代大业三年(607年),当时山上修有莲花城,内建奉国寺,供奉释迦牟尼。至北宋元丰年间(1078年─1085年),道士郇道虚在山上兴建紫极宫。金代大定十年(1170年),延安府兵马都总管任国公米甲撒哈苏重修北极紫微殿。明代洪武年间(1368年─1398年),设道纪司于太和山紫极宫。建文四年(1402年),明成祖诏令全国各地大兴道德观神庙,太和山亦应诏受益扩建。嘉靖十五年(1536年),又兴建了真武殿。万历五年(1577年),延安知府洪济远重建真武庙,殿宇辉煌,香火极盛。清代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重建了圣公圣母殿,现此殿前尚有一座石砌“状元桥”,上刻有“乾隆岁次甲午蒲月”字样。同治年间(1862年─1874年),因战乱略有破坏,但至民国初年该观建筑仍大致保存完好。

1938年,该观建筑遭日本飞机轰炸,仅存大殿一座和真武大帝铜像、铜钟及山门。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该观建筑被红卫兵彻底破坏,荡然无存。1985年,在政府和陕西省道教协会的支持下,信士积极筹措资金,修复了真武祖师大殿、玉皇殿、观音殿、财神殿、药王殿、龙王殿和元辰殿等,还修通了上山的简易公路。1992年4月,成立管理委员会。1998年12月,正式获发《陕西省宗教活动场所登记证》。从1995年起,管委会陆续翻修和重建各个殿堂,现有大小殿堂65座,规模宏大,前所未有。

现时该观每年主要的庙会活动有:

  1. 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
  2. 农历三月二十八至四月初十
  3. 农历六月十三
  4. 农历九月初九。

期间人群络绎不绝,摊点生意红火,戏曲轮流演出,一派热闹繁荣景象。

参考资料

  1. 延安太和山道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