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師”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第3行: 第3行:
 
 雨師就是雨神,亦稱萍翳、玄冥等。中國古代的雨神起源甚早。《周禮》的《大宗伯》篇稱,「以燎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鄭玄注:「雨師,畢也」,意思是「月離於畢,俾滂沱矣。是雨師畢也」。東漢蔡邕《獨斷》則稱,「雨師神,畢星也。其象在天,能興雨」。畢星是[[二十八宿]]中西方七宿之一。此當是以星宿為雨神也。另外,亦有以人物為雨神者。屈原《天問》云「蓱號起雨」。漢代王逸注稱:「蓱,萍翳,雨師名也」。《風俗通義》稱「春秋左氏傳說,共工之子,為玄冥師」,「鄭大夫子產禳於玄冥」。玄冥,雨師也。晉《[[搜神記]]》稱,「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更以神鳥為雨師,稱「雨師者,商羊是也。商羊,神鳥,一足,能大能小,吸則溟渤可枯,雨師之神也」。唐宋以後,從佛教中脫胎出來的[[龍王]]崇拜逐漸取代了雨師的位置。
 
 雨師就是雨神,亦稱萍翳、玄冥等。中國古代的雨神起源甚早。《周禮》的《大宗伯》篇稱,「以燎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鄭玄注:「雨師,畢也」,意思是「月離於畢,俾滂沱矣。是雨師畢也」。東漢蔡邕《獨斷》則稱,「雨師神,畢星也。其象在天,能興雨」。畢星是[[二十八宿]]中西方七宿之一。此當是以星宿為雨神也。另外,亦有以人物為雨神者。屈原《天問》云「蓱號起雨」。漢代王逸注稱:「蓱,萍翳,雨師名也」。《風俗通義》稱「春秋左氏傳說,共工之子,為玄冥師」,「鄭大夫子產禳於玄冥」。玄冥,雨師也。晉《[[搜神記]]》稱,「赤松子者,神農時雨師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更以神鳥為雨師,稱「雨師者,商羊是也。商羊,神鳥,一足,能大能小,吸則溟渤可枯,雨師之神也」。唐宋以後,從佛教中脫胎出來的[[龍王]]崇拜逐漸取代了雨師的位置。
  
==職能==
+
==職能==
 
 雨師之名,以「師」名神。據《風俗通義》的《祀典》稱,「師者,眾也。土中之眾者莫若水。雷震萬里,風亦如之。至於太山,不崇朝而遍雨天下,異於雷風,其德散大,故雨獨稱師也」。正是由於風雨滋潤,「養成萬物,有功於人,王者祀以報功也」。
 
 雨師之名,以「師」名神。據《風俗通義》的《祀典》稱,「師者,眾也。土中之眾者莫若水。雷震萬里,風亦如之。至於太山,不崇朝而遍雨天下,異於雷風,其德散大,故雨獨稱師也」。正是由於風雨滋潤,「養成萬物,有功於人,王者祀以報功也」。
  

2009年10月11日 (日) 16:38的最新版本


道教神仙
神仙学说
神仙的特点 成仙的基础
修仙的途径 神仙的等级
先天尊神
元始天尊 灵宝天尊
道德天尊 玉皇大帝
太乙救苦天尊 三官大帝
四御 土皇
西王母 雷祖
星君
真武大帝 文昌帝君
五星七曜星君
四灵二十八宿
斗姆 六十甲子神
山川河海及雷部诸神
东岳大帝 碧霞元君
雷部五元帅 雷公电母
龙王 雨师 风伯
土地神及地方保护神
城隍 门神
土地 灶神
财神和福禄寿星
财神
福禄寿星
冥司神灵
酆都大帝 十殿阎王
得道仙真
观音 八仙 妈祖
关帝 吕祖 王灵官
临水夫人 三茅真君
保生大帝 开漳圣王 三山国王

由来

雨师就是雨神,亦称萍翳、玄冥等。中国古代的雨神起源甚早。《周礼》的《大宗伯》篇称,“以燎祀司中、司命、风师、雨师”。郑玄注:“雨师,毕也”,意思是“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是雨师毕也”。东汉蔡邕《独断》则称,“雨师神,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雨”。毕星是二十八宿中西方七宿之一。此当是以星宿为雨神也。另外,亦有以人物为雨神者。屈原《天问》云“蓱号起雨”。汉代王逸注称:“蓱,萍翳,雨师名也”。《风俗通义》称“春秋左氏传说,共工之子,为玄冥师”,“郑大夫子产禳于玄冥”。玄冥,雨师也。晋《搜神记》称,“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更以神鸟为雨师,称“雨师者,商羊是也。商羊,神鸟,一足,能大能小,吸则溟渤可枯,雨师之神也”。唐宋以后,从佛教中脱胎出来的龙王崇拜逐渐取代了雨师的位置。

职能

雨师之名,以“师”名神。据《风俗通义》的《祀典》称,“师者,众也。土中之众者莫若水。雷震万里,风亦如之。至于太山,不崇朝而遍雨天下,异于雷风,其德散大,故雨独称师也”。正是由于风雨滋润,“养成万物,有功于人,王者祀以报功也”。

奉祀

雨师的奉祀,秦汉时已列入国家的祀典。《唐会要》称,奉祀雨师,升入中祀,并且要“诸郡各置一坛”,与王同祀。道教宫观也有设殿供奉风伯雨师、雷公电母者。其雨师之塑像常作一乌髯壮汉,左手执盂,内盛一龙,右手若洒水状,称雨师陈天君。雨师之神诞日为十一月二十日。由于近代雨师的崇拜逐渐为龙王崇拜所取代,因此现在专门奉祀雨师的祭典已不多见。只是在道教大型斋醮仪礼上,设置雨师的神位,随众神受拜。

参考资料

  1. 《周礼》
  2. 《独断》
  3.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