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善行善”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新页面: 道教素來以善道教化為己任。一方面,積極地用自己的理論、觀點向社會作宣傳,引導人們學善明善,期望整個社會能夠風俗淳美,道德高尚...)
 
第1行: 第1行:
 
 道教素來以善道教化為己任。一方面,積極地用自己的理論、觀點向社會作宣傳,引導人們學善明善,期望整個社會能夠風俗淳美,道德高尚,是為勸善;另一方面則更加提倡修道者身體力行,主動去做好事,是為行善。行善的目的,並非為了贏取別人的讚揚,而是為了完成自己應盡的義務,積累功德,以作宗教解脫的基礎。做了好事不求人知,不讓人知,稱之為積陰功。[[廣積陰功]],是道教徒對自己的基本要求。
 
 道教素來以善道教化為己任。一方面,積極地用自己的理論、觀點向社會作宣傳,引導人們學善明善,期望整個社會能夠風俗淳美,道德高尚,是為勸善;另一方面則更加提倡修道者身體力行,主動去做好事,是為行善。行善的目的,並非為了贏取別人的讚揚,而是為了完成自己應盡的義務,積累功德,以作宗教解脫的基礎。做了好事不求人知,不讓人知,稱之為積陰功。[[廣積陰功]],是道教徒對自己的基本要求。
 
[[Category:道教信仰]]
 
[[Category:道教信仰]]
 +
[[en:Ethical Education and Practise]]

2009年7月6日 (一) 10:51的版本

道教素來以善道教化為己任。一方面,積極地用自己的理論、觀點向社會作宣傳,引導人們學善明善,期望整個社會能夠風俗淳美,道德高尚,是為勸善;另一方面則更加提倡修道者身體力行,主動去做好事,是為行善。行善的目的,並非為了贏取別人的讚揚,而是為了完成自己應盡的義務,積累功德,以作宗教解脫的基礎。做了好事不求人知,不讓人知,稱之為積陰功。廣積陰功,是道教徒對自己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