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五行(2)”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新页面: 陰陽,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兩種既互相對立又互相聯繫的力量。從前面的敘述中已經可以明白,陰陽本來就蘊含於氣之中。一氣流行...)
 
第37行: 第37行:
 
==註釋==
 
==註釋==
 
<references/>
 
<references/>
[[Category:道教信仰]]
+
[[Category:道教信仰]][[en:Yin-Yang and the Five Agents - (2)]]

2009年7月6日 (一) 10:45的版本

阴阳,指世界上一切事物中都具有的两种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力量。从前面的叙述中已经可以明白,阴阳本来就蕴含于气之中。一气流行,无极而太极,太极的动静产生阴阳,阴阳又推动著世界和其中每一事物的运动变化。五行,是用来概括世界上几类基本要素的范畴。它们以木火土金水命名,但并非仅仅指这些具体事物的本身,而是以它们为基本框架,或者说以之为思维模型,将一切现象分成基本的五大类。五行是世界的基本要素。

阴阳为世界所固有

阳之原,本从道来。《老子》说︰“由道形成原始的统一体,从统一体派生两种对立的力量(二),两种对立的力量互相渗透(三),生成万物,万物背面是阴,正面为阳,阴阳二气相互交流达到和谐的状态。”[1]如此说来,阴阳从道派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力量,它们是具有相反相成性质的气。同时,它们又内在于每一事物之中。阴阳的对立统一表现形式千差万别。在人类言,有男女之别,就人身言,神阳质阴,神又有阴神和阳神的区分,气也同样如此。就天地之间言,天阳地阴,山阳水阴,山、水,草、木,土、石,鬼、神,这些事物又无一不是内涵著阴阳。

五行的丰富内涵

它们是对事物的基本性质的归类,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了世界万物的基本联系。五行,名称是木火土金水,每一行都有丰富的内容,无法一一枚举。这里只将道教日常修持与经书中常涉及到的,作些介绍。

  1. 五行:木火土金水
  2. 五方:东南中西北
  3. 五色:青赤黄白黑
  4. 五味:酸苦甘辛咸
  5. 五星: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
  6. 五方
  7. 五气:东方青牙南方朱丹中央戊己西方明石北方玄滋
  8. 五脏:肝心脾肺肾

相生相克

五行的相互关系,最重要的是相生和相克。相生,指它们可以依照一定的顺序相互生成。生成是循环不断的。相克,指它们之间依照另一顺序相互克制。克与被克,也是循环不已的,每一克制者,在另一场合便是被克者。其相生为: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其相克为: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如果将五行依木火土金水的次序排列,那么邻位是相生的关系,隔位是相克的关系。 阴阳五行是相互联结的体系。阴阳与五行之间的关系,前面介绍《太极图》时已经谈到过。太极生阴阳,阴阳变化交合,产生五行。对这一过程,《云笈七签》卷九十三《阴阳五行论》作了个更为详细的阐述。该文的作者这样说:“阴阳从“少”到老[2]分化生成五行。少阳生成木,老阳生成火,少阴生成金,老阴生成水。参合相和谐,成为夫妇。”这里没有说到土,因为土是不拘于一处的,它和合其它四行,所以参合相和谐(参而和之),便是土。阴阳生五行,五行又各分为阴阳,比如同样是火,在人为神,神有阴神与阳神之分,也就是分为阴火和阳火,土为戊己,在人为意识,但意有正识和杂念之分,正识即元神,为戊,为雄(阳)土,杂念为雌(阴)土,必须清除,所以有“炼己”的环节。

道门人士在炼气功、施法术中都要运用阴阳五行的原理。这种运用,与炼功、行法的具体方法结合在一起。

参考资料

  1. 《老子》
  2. 《周易系辞传》
  3. 唐‧吴筠:《宗元先生玄纲论》
  4. 宋‧周敦颐:《太极图说》
  5. 《道法会元》卷六十七、《云笈七签》卷九十三

注释

  1. 《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 易学中将阴阳分为老阳、老阴,少阳、少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