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立教十五論”的版本间的差异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第1行: | 第1行: | ||
《重陽立教十五論》,作者不詳,或云金[[王重陽]]撰,或云其弟子編錄。道教[[全真道]]經典。一卷。 | 《重陽立教十五論》,作者不詳,或云金[[王重陽]]撰,或云其弟子編錄。道教[[全真道]]經典。一卷。 | ||
− | 主要內容為:凡出家先須投庵,身依心安;雲遊訪師,參尋性命;學書宜採意心解;精研藥物,活人性命;以叢林為立身之本;靜坐須心如泰山,剪除念想以定心;調和五行精氣於一身,以正配五氣;修煉性命;入聖之道須積功累行;超越欲界、色界、無色界;養身之法在於得道多養;超離凡世等十五條。 | + | 主要內容為: |
+ | # 凡出家先須投庵,身依心安; | ||
+ | # 雲遊訪師,參尋性命; | ||
+ | # 學書宜採意心解; | ||
+ | # 精研藥物,活人性命; | ||
+ | # 以叢林為立身之本; | ||
+ | # 靜坐須心如泰山,剪除念想以定心; | ||
+ | # 調和[[ 五行]][[ 精氣]] 於一身,以正配五氣; | ||
+ | # 修煉性命;入聖之道須積功累行; | ||
+ | # 超越欲界、色界、無色界;養身之法在於得道多養; | ||
+ | # 超離凡世等十五條。 | ||
該書論述了全真道創教的基本宗旨,規定了類似於佛教的戒規,融合儒釋道三家學說,為研究全真道的重要文獻。收入《[[正統道藏]]》正一部。 | 該書論述了全真道創教的基本宗旨,規定了類似於佛教的戒規,融合儒釋道三家學說,為研究全真道的重要文獻。收入《[[正統道藏]]》正一部。 | ||
第11行: | 第21行: | ||
#朱越利:《道教要籍概論》(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第136至138頁。 | #朱越利:《道教要籍概論》(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第136至138頁。 | ||
[[Category:道教經典]] | [[Category:道教經典]] | ||
+ | [[en:Chongyang’s Compilation of the Complete Perfection]] |
2009年7月4日 (六) 11:27的版本
《重陽立教十五論》,作者不詳,或云金王重陽撰,或云其弟子編錄。道教全真道經典。一卷。
主要內容為:
- 凡出家先須投庵,身依心安;
- 雲遊訪師,參尋性命;
- 學書宜採意心解;
- 精研藥物,活人性命;
- 以叢林為立身之本;
- 靜坐須心如泰山,剪除念想以定心;
- 調和五行精氣於一身,以正配五氣;
- 修煉性命;入聖之道須積功累行;
- 超越欲界、色界、無色界;養身之法在於得道多養;
- 超離凡世等十五條。
該書論述了全真道創教的基本宗旨,規定了類似於佛教的戒規,融合儒釋道三家學說,為研究全真道的重要文獻。收入《正統道藏》正一部。
參考資料
- 任繼愈主編:《宗教大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8年),第128頁。
- 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上海:知識出版社,1994年),第二卷,第117至118頁。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85頁。
- 朱越利:《道教要籍概論》(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年),第136至13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