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窠洞道觀(浙江蒼南縣)”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第1行: 第1行:
 又稱「玉虛道觀」,位於浙江蒼南縣的大晰山。大晰山位於蒼南縣城東13.5公里的望裡,舊時稱蓀湖山,宋元間曾為遊覽勝地。燕窠洞位於大晰山腹龍泉寺內,傳說此山古時為海中島嶼,因為每年的三月初三都有五隻白燕來此洞銜泥做窩而得名。燕窠洞由九龍堡、清風門、洞中天、觀音洞、一元洞等眾多幽深相連的洞穴組成,進入洞穴後,曲折盤旋,要曆七個石室,再由石門而出,便到了上洞,即玉虛道觀側門。玉虛道觀是吳越歸宋後,原吳越節度使林倪辭官歸裡,在蓀湖山(在今望裡鄉及繁枝鄉部分)結茅修道時修建,又名「燕窠洞道觀」,有五洞十石之奇。林倪「習長生久視之道,壽百有二歲」,其後裔林升真將道術傳於同鄉,因而蓀湖又有「道鄉」之稱。燕窠洞道觀內殿宇高聳,樓閣玲瓏,還有回廊複道相連;大羅殿前院左右有雙闕,從院中憑欄俯視,下洞就在腳下不到百米之遠。出道觀前門,周圍又有天冠岩、狀元帽、石羊、石馬等景觀。
+
  燕窠洞道觀, 又稱「玉虛道觀」,位於浙江蒼南縣的大晰山。大晰山位於蒼南縣城東13.5公里的望裡,舊時稱蓀湖山,宋元間曾為遊覽勝地。燕窠洞位於大晰山腹龍泉寺內,傳說此山古時為海中島嶼,因為每年的三月初三都有五隻白燕來此洞銜泥做窩而得名。燕窠洞由九龍堡、清風門、洞中天、觀音洞、一元洞等眾多幽深相連的洞穴組成,進入洞穴後,曲折盤旋,要曆七個石室,再由石門而出,便到了上洞,即玉虛道觀側門。玉虛道觀是吳越歸宋後,原吳越節度使林倪辭官歸裡,在蓀湖山(在今望裡鄉及繁枝鄉部分)結茅修道時修建,又名「燕窠洞道觀」,有五洞十石之奇。林倪「習長生久視之道,壽百有二歲」,其後裔林升真將道術傳於同鄉,因而蓀湖又有「道鄉」之稱。燕窠洞道觀內殿宇高聳,樓閣玲瓏,還有回廊複道相連;大羅殿前院左右有雙闕,從院中憑欄俯視,下洞就在腳下不到百米之遠。出道觀前門,周圍又有天冠岩、狀元帽、石羊、石馬等景觀。
 
[[Category: 浙江道觀]]
 
[[Category: 浙江道觀]]

2019年7月31日 (三) 18:24的最新版本

燕窠洞道观,又称“玉虚道观”,位于浙江苍南县的大晰山。大晰山位于苍南县城东13.5公里的望里,旧时称荪湖山,宋元间曾为游览胜地。燕窠洞位于大晰山腹龙泉寺内,传说此山古时为海中岛屿,因为每年的三月初三都有五只白燕来此洞衔泥做窝而得名。燕窠洞由九龙堡、清风门、洞中天、观音洞、一元洞等众多幽深相连的洞穴组成,进入洞穴后,曲折盘旋,要历七个石室,再由石门而出,便到了上洞,即玉虚道观侧门。玉虚道观是吴越归宋后,原吴越节度使林倪辞官归里,在荪湖山(在今望里乡及繁枝乡部分)结茅修道时修建,又名“燕窠洞道观”,有五洞十石之奇。林倪“习长生久视之道,寿百有二岁”,其后裔林升真将道术传于同乡,因而荪湖又有“道乡”之称。燕窠洞道观内殿宇高耸,楼阁玲珑,还有回廊复道相连;大罗殿前院左右有双阙,从院中凭栏俯视,下洞就在脚下不到百米之远。出道观前门,周围又有天冠岩、状元帽、石羊、石马等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