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性了命”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修性了命''',道教修煉術語,指對作為人生命重要組成因素的「性」與「命」進行修養或鍛煉。「修」即修養或鍛煉,「了...”)
 
 
第1行: 第1行:
'''修性了命''',道教修煉術語,指對作為人生命重要組成因素的「性」與「命」進行修養或鍛煉。「修」即修養或鍛煉,「了」謂完全或了結,「性」指心性或神識,「命」則為精氣或形體。「修性了命」實為道教內丹修煉興起後「[[性命雙修]]」的另一種表述,唐代以後的道教多認為:人體生命不僅由可見之形氣構成,而且其主宰實為內在之心性或神識,所以需要性命雙修方可得道成仙。如傳說為[[呂洞賓]]所作的〈敲爻歌〉言:「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所以,了命之說實際上是指保全有形之精氣。不過,在雙修性命的過程中究竟以孰為重或從何下手,在不同的道派中卻有不同說法,如作為 [[全真道]]主張以性為重、以性了命,而以[[張伯端]]為代表的[[南宗]]則講求先修命、後修性。所以,修性了命實也有以修性功夫兼得或了結煉命問題的意思,其含義大致為:將性功做到盡處,自然氣血和諧,命功因之完成;由性徹命固,性與命自然混而為一,從而可達到性命雙修之目的。如明代《[[性命圭旨]]》有「盡性了命」說,以為:知性然後能盡性,盡性然後能了命,性命不二,謂之雙修。該書還指出:道是神之主,神是氣之主,氣是形之主,形是生之主,無生則形住,形住則氣住,氣住則神住,神住則性明、命凝、元神靈、胎仙成,從而成就性命雙修。
+
'''修性了命''',道教修煉術語,指對作為人生命重要組成因素的「性」與「命」進行修養或鍛煉。「修」即修養或鍛煉,「了」謂完全或了結,「性」指心性或神識,「命」則為精氣或形體。「修性了命」實為道教內丹修煉興起後「[[性命雙修]]」的另一種表述,唐代以後的道教多認為:人體生命不僅由可見之形氣構成,而且其主宰實為內在之心性或神識,所以需要性命雙修方可得道成仙。如傳說為[[呂洞賓]]所作的〈[[ 敲爻歌]] 〉言:「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所以,了命之說實際上是指保全有形之精氣。不過,在雙修性命的過程中究竟以孰為重或從何下手,在不同的道派中卻有不同說法,如作為 [[全真道]]主張以性為重、以性了命,而以[[張伯端]]為代表的[[南宗]]則講求先修命、後修性。所以,修性了命實也有以修性功夫兼得或了結煉命問題的意思,其含義大致為:將性功做到盡處,自然氣血和諧,命功因之完成;由性徹命固,性與命自然混而為一,從而可達到性命雙修之目的。如明代《[[性命圭旨]]》有「盡性了命」說,以為:知性然後能盡性,盡性然後能了命,性命不二,謂之雙修。該書還指出:道是神之主,神是氣之主,氣是形之主,形是生之主,無生則形住,形住則氣住,氣住則神住,神住則性明、命凝、元神靈、胎仙成,從而成就性命雙修。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修真十書‧鐘呂傳道集》,見《道藏》,第4冊。
 
#《修真十書‧鐘呂傳道集》,見《道藏》,第4冊。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見《藏外道書》,第9冊。
 
#《性命雙修萬神圭旨》,見《藏外道書》,第9冊。
 
[[Category: 內丹]]
 
[[Category: 內丹]]

2017年6月4日 (日) 14:16的最新版本

修性了命,道教修炼术语,指对作为人生命重要组成因素的“性”与“命”进行修养或锻炼。“修”即修养或锻炼,“了”谓完全或了结,“性”指心性或神识,“命”则为精气或形体。“修性了命”实为道教内丹修炼兴起后“性命双修”的另一种表述,唐代以后的道教多认为:人体生命不仅由可见之形气构成,而且其主宰实为内在之心性或神识,所以需要性命双修方可得道成仙。如传说为吕洞宾所作的〈敲爻歌〉言:“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所以,了命之说实际上是指保全有形之精气。不过,在双修性命的过程中究竟以孰为重或从何下手,在不同的道派中却有不同说法,如作为 全真道主张以性为重、以性了命,而以张伯端为代表的南宗则讲求先修命、后修性。所以,修性了命实也有以修性功夫兼得或了结炼命问题的意思,其含义大致为:将性功做到尽处,自然气血和谐,命功因之完成;由性彻命固,性与命自然混而为一,从而可达到性命双修之目的。如明代《性命圭旨》有“尽性了命”说,以为:知性然后能尽性,尽性然后能了命,性命不二,谓之双修。该书还指出:道是神之主,神是气之主,气是形之主,形是生之主,无生则形住,形住则气住,气住则神住,神住则性明、命凝、元神灵、胎仙成,从而成就性命双修。

参考文献

  1. 《修真十书‧钟吕传道集》,见《道藏》,第4册。
  2. 《性命双修万神圭旨》,见《藏外道书》,第9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