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舜申”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創建新頁面為 ''''黃舜申'''(1224-?)字雷淵,號雷困真人。宋末元初福建丹山(今建寧縣)人。出身閩中世家,博通經史。年十六,父為廣西憲司幕...')
 
第1行: 第1行:
'''黃舜申'''(1224-?) 字雷淵,號雷困真人。 宋末元初福建丹山(今建寧縣)人。出身閩中世家,博通經史。年十六,父為廣西憲司幕僚,舜申隨侍。 因病 ,憲使[[南畢道]]以 雷符治癒之 遂師事南真人 悉受其清微雷 。自是道業精進,從者 如雲。寶 中(1253 年-1258 年)出 檢閱 以擅雷法名 京師,皇兄[[ 趙孟端]] 從學 之。 宋理宗召見,御書「雷 真人」四字 之。元 世祖 至元丙 (1286年) 詔赴闕 禮敬甚重。制授「丹山雷淵普化真人」號。後 鄉里,隱於紫霞湖滄 之上。 舜申為宋元之際 清微雷法 之集大成者 弟子甚多。武當[[ 張道貴]] 其法子西 ,兩山[[ 熊真息]]傳 南上 。[[清微 ]] 派遂人為盛行
+
'''黃舜申'''(1224-?)宋末元初福建丹山(今建寧縣)人。出身閩中世家,博通經史。年十六,父為廣西憲司幕僚,舜申隨侍。 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續編》卷五載 黃舜申俗名應炎,字晦伯,福建建寧人,幼而聰慧過人,三教九流無所不通;其隨父仕廣西時,「 憲使 南公([[南畢道]] )見而奇之,悉 神書授焉」 黃舜申鉤玄探賾、集成大全 登門求 之士聚之 如雲。 其在南宋 中(1253 —1258 年) 檢閱 以擅 長清微 雷法 名京師,皇兄趙孟端 宋理宗 還親自 召見 御書「雷 真人」四字 之。元至元丙 (1286年) 又得 詔赴闕, 未幾 鄉里,隱於紫霞湖滄 之上 ,元室敕授「雷淵廣福普化真人」號 弟子甚眾,分南、北兩支傳播 清微雷法 :一支以福建建寧為中心,由熊道輝傳彭汝勵,再傳曾貴寬 再傳[[ 趙宜真]] 行於南;一支以湖 北[[ 武當山]] 為中心,由張道貴、葉雲萊、劉道明傳張守清,再傳張悌、彭通微等, 據《[[清微 仙譜]] 》〈序〉稱,清微道法經黃舜申「覃思著述,闡揚宗旨」,而最終得以大備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頁136。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頁136。
[[Category: 宋遼金元道教人物]]
+
*《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續編》,見《道藏》,第5冊。
 +
*《清微仙譜》,見《道藏》,第3冊。
 +
[[Category: 宋遼金元道教人物]][[Category: 清微派]]
 
[[en: Wang ShunShen]]
 
[[en: Wang ShunShen]]

2017年6月3日 (六) 11:35的版本

黃舜申(1224-?)宋末元初福建丹山(今建寧縣)人。出身閩中世家,博通經史。年十六,父為廣西憲司幕僚,舜申隨侍。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續編》卷五載,黃舜申俗名應炎,字晦伯,福建建寧人,幼而聰慧過人,三教九流無所不通;其隨父仕廣西時,「憲使南公(南畢道)見而奇之,悉以神書授焉」,黃舜申鉤玄探賾、集成大全,登門求法之士聚之如雲。其在南宋寶佑中(1253—1258年)曾出為檢閱,以擅長清微雷法聞名京師,皇兄趙孟端亦從其學,宋理宗還親自召見他,並御書「雷淵真人」四字贈之。元至元丙戌(1286年)又得詔赴闕,未幾乞還鄉里,隱於紫霞湖滄州之上,元室敕授「雷淵廣福普化真人」號。弟子甚眾,分南、北兩支傳播清微雷法:一支以福建建寧為中心,由熊道輝傳彭汝勵,再傳曾貴寬,再傳趙宜真,傳行於南;一支以湖北武當山為中心,由張道貴、葉雲萊、劉道明傳張守清,再傳張悌、彭通微等,傳行於北。據《清微仙譜》〈序〉稱,清微道法經黃舜申「覃思著述,闡揚宗旨」,而最終得以大備。

參考資料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頁136。
  • 《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續編》,見《道藏》,第5冊。
  • 《清微仙譜》,見《道藏》,第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