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更改

添加9字节 、 2016年1月6日 (三) 10:54
无编辑摘要
''' 《通玄真經》 ''', 即《文子》。唐玄宗崇道,於天寶元年(742)封文子為「通玄真人」,尊稱其書為《通玄真經》。劉向《七略》存《文子》九篇,《漢書.藝文志》錄九卷。梁阮孝緒《七錄》作十卷,《[[隋書]]》〈經籍志〉和《新唐書.藝文志》均為十二卷。過去曾被認作偽書。今本《文子》共十二篇,依序分別為:〈道原〉、〈精誠〉、〈九守〉、〈符言〉、〈道德〉、〈上德〉、〈策明〉、〈自然〉、〈下德〉、〈上仁〉、〈上義〉、〈上禮〉。
1973年,河北定縣四十號漢墓出土《文子》殘簡,其中與今本《文子》相同處有六章,有學者據此認為其並非偽書,而是部先秦古籍,但經後人修改。《文子》解說[[老子]]思想,繼承並發展了「道」的學說,又雜揉名、法、儒、墨諸家。元代道士[[吳全節]]也稱:「《文子》者,《道德經》之傳也。」明代大儒宋濂《諸子辨》稱其為《[[道德經]]》的義疏。現存唐代徐靈府《[[通玄真經注(徐靈府)]]》十二卷,宋朱弁《[[通玄真經注(朱弁)]]》七卷,元代杜道堅《[[通玄真經纘義(杜道堅)]]》十二卷,皆收入《[[正統道藏]]》洞神部玉訣類。今人李定生、徐慧君撰《文子要詮》(復旦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通行於世。
4,219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