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玄先生”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创建页面,内容为“'''通玄先生''',歷史上一些道士的賜號,其中以唐代道士張果最為著名。《舊唐書》卷八〈玄宗本紀上〉載:開元二十二年(...”)
 
第1行: 第1行:
'''通玄先生''',歷史上一些道士的賜號,其中以唐代道士張果最為著名。《舊唐書》卷八〈玄宗本紀上〉載:開元二十二年(734年)二月,「徵恒州張果先生,授銀青光祿大夫,號曰通玄先生。」唐代沈汾《[[續仙傳]]》卷中〈張果〉載唐玄宗信張果靈異,曾下詔封張果,並說:「恒州張果先生,遊方之外者也。跡仙髙尚,心入窅冥,久混光塵,應召赴闕。莫知甲子之數,且謂羲皇上人。問以道樞,盡會玄極,今則將命鶴書之禮,爰旌蟬蛻之流。可授銀青光祿大夫,仍賜號通玄先生。」唐代劉肅《大唐新語》卷十載:張果老先生隱於恒州枝條山,往來汾晉之間,時人傳其有長年秘術。唐代耆老都說有兒童常見張果,他自言已有數百歲。張果是著名的神仙道士,唐玄宗曾召見他於宮廷,張果當場演示仙家變幻之術,史稱不可窮紀。唐代鄭處誨《明皇雜錄》卷下,還記載張果常乘一白驢,可以日行數萬裡,休息時則折疊之如紙厚薄,放置於攜帶的巾箱之中,要乘坐時則以水巽之,又可變成他騎坐的白驢。此外,唐宣宗大中年間(847-860年)道士劉玄靜也得賜諡「通玄先生」,五代道士[[張薦明]]同樣曾得賜號「通玄先生」。《[[正統道藏]]》太玄部中,有署「通玄先生述」的《[[道體論]]》一卷。
+
'''通玄先生''',歷史上一些道士的賜號,其中以唐代道士[[ 張果]] 最為著名。《舊唐書》卷八〈玄宗本紀上〉載:開元二十二年(734年)二月,「徵恒州張果先生,授銀青光祿大夫,號曰通玄先生。」唐代沈汾《[[續仙傳]]》卷中〈張果〉載唐玄宗信張果靈異,曾下詔封張果,並說:「恒州張果先生,遊方之外者也。跡仙髙尚,心入窅冥,久混光塵,應召赴闕。莫知甲子之數,且謂羲皇上人。問以道樞,盡會玄極,今則將命鶴書之禮,爰旌蟬蛻之流。可授銀青光祿大夫,仍賜號通玄先生。」唐代劉肅《大唐新語》卷十載:張果老先生隱於恒州枝條山,往來汾晉之間,時人傳其有長年秘術。唐代耆老都說有兒童常見張果,他自言已有數百歲。張果是著名的神仙道士,唐玄宗曾召見他於宮廷,張果當場演示仙家變幻之術,史稱不可窮紀。唐代鄭處誨《明皇雜錄》卷下,還記載張果常乘一白驢,可以日行數萬裡,休息時則折疊之如紙厚薄,放置於攜帶的巾箱之中,要乘坐時則以水巽之,又可變成他騎坐的白驢。此外,唐宣宗大中年間(847-860年)道士劉玄靜也得賜諡「通玄先生」,五代道士[[張薦明]]同樣曾得賜號「通玄先生」。《[[正統道藏]]》太玄部中,有署「通玄先生述」的《[[道體論]]》一卷。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唐‧沈汾:《續仙傳》,卷中,〈張果〉,《道藏》本。
 
#唐‧沈汾:《續仙傳》,卷中,〈張果〉,《道藏》本。
 
#唐‧劉肅撰、許德楠、李鼎霞點校:《大唐新語》(北京,中華書局,1984)。
 
#唐‧劉肅撰、許德楠、李鼎霞點校:《大唐新語》(北京,中華書局,1984)。

2015年12月26日 (六) 14:50的版本

通玄先生,历史上一些道士的赐号,其中以唐代道士张果最为著名。《旧唐书》卷八〈玄宗本纪上〉载:开元二十二年(734年)二月,“征恒州张果先生,授银青光禄大夫,号曰通玄先生。”唐代沈汾《续仙传》卷中〈张果〉载唐玄宗信张果灵异,曾下诏封张果,并说:“恒州张果先生,游方之外者也。迹仙髙尚,心入窅冥,久混光尘,应召赴阙。莫知甲子之数,且谓羲皇上人。问以道枢,尽会玄极,今则将命鹤书之礼,爰旌蝉蜕之流。可授银青光禄大夫,仍赐号通玄先生。”唐代刘肃《大唐新语》卷十载:张果老先生隐于恒州枝条山,往来汾晋之间,时人传其有长年秘术。唐代耆老都说有儿童常见张果,他自言已有数百岁。张果是著名的神仙道士,唐玄宗曾召见他于宫廷,张果当场演示仙家变幻之术,史称不可穷纪。唐代郑处诲《明皇杂录》卷下,还记载张果常乘一白驴,可以日行数万里,休息时则折叠之如纸厚薄,放置于携带的巾箱之中,要乘坐时则以水巽之,又可变成他骑坐的白驴。此外,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年)道士刘玄静也得赐谥“通玄先生”,五代道士张荐明同样曾得赐号“通玄先生”。《正统道藏》太玄部中,有署“通玄先生述”的《道体论》一卷。

参考文献

  1. 唐‧沈汾:《续仙传》,卷中,〈张果〉,《道藏》本。
  2. 唐‧刘肃撰、许德楠、李鼎霞点校:《大唐新语》(北京,中华书局,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