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靈真經注(何璨)”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創建新頁面為 '{{dzindex |書名=洞靈真經注(何璨) |編著=何璨 |卷數=三卷 |正統道藏分類=洞神部玉訣類 |正統道藏字號=璧 |涵芬樓本冊數=522 |新文豐本冊...')
 
第12行: 第12行:
 
|中華道藏冊數=15
 
|中華道藏冊數=15
 
}}
 
}}
'''洞靈真經注''',[[何璨]] 成書 於唐宋間。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著錄作二卷 。今 《四庫全書》本 九卷 ,《[[正統道藏]]》本作三卷,收於洞神部玉訣類 。此書注解《亢倉子》,各篇皆有釋題 提攝大旨。《四庫提要》稱此書「注文簡質,不類宋以後語」。
+
'''洞靈真經注''', 道教典籍,屬對《[[ 洞靈真經]]》(《亢倉子》)的注釋,原題 何璨注 於唐宋間 。《[[正統道藏]]》本作三卷,收錄於洞神部玉訣類 。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著錄作二卷 ,另有 《四庫全書》本九卷。此書注解《亢倉子》,各篇皆有釋題提攝大旨 ,如:
 +
*〈全道篇〉謂「心冥四極,德洞玄微,功業四時,蒼生自化」。
 +
*〈用道篇〉謂「無非利物,上合天心,克己歸仁,化行刑措」。
 +
*〈政道篇〉謂「順天行令,不擇親疏,異域同歸,望風而糜」。
 +
*〈君道篇〉為「清淨無為,以身帥下」;〈臣道篇〉謂「盡忠竭力,謀效所司」。
 +
*〈賢道篇〉謂「克己復禮,賢良自至」。
 +
*〈訓道篇〉謂「至德之用,萬教之主,神明共贊,可以化民」。
 +
*〈農道篇〉謂「夫穀者,人之天,理國之道,務農為本」。
 +
*〈兵道篇〉謂「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
《四庫提要》稱此書「注文簡質,不類宋以後語」。 
 +
==參考文獻==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
#《洞靈真經注》,見《道藏》,第16冊。
 +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22頁。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22頁。
 
[[Category: 洞神部玉訣類]]
 
[[Category: 洞神部玉訣類]]
 
[[en: Commentary of the True Scripture of the Communion with the Divine]]
 
[[en: Commentary of the True Scripture of the Communion with the Divine]]

2015年11月12日 (四) 15:47的版本

道藏綜合索引
書  名:洞靈真經注(何璨)
編  著:何璨
卷  數:三卷
正統道藏:洞神部玉訣類 璧字號
涵芬樓本第522冊
新文豐本第28冊
三家本第16冊
道藏提要:編號741
中華道藏:四輔真經四子真經‧黃帝陰符經
第15冊
 

洞靈真經注,道教典籍,屬對《洞靈真經》(《亢倉子》)的注釋,原題何璨注,約出於唐宋間。《正統道藏》本作三卷,收錄於洞神部玉訣類。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著錄作二卷,另有《四庫全書》本九卷。此書注解《亢倉子》,各篇皆有釋題提攝大旨,如:

  • 〈全道篇〉謂「心冥四極,德洞玄微,功業四時,蒼生自化」。
  • 〈用道篇〉謂「無非利物,上合天心,克己歸仁,化行刑措」。
  • 〈政道篇〉謂「順天行令,不擇親疏,異域同歸,望風而糜」。
  • 〈君道篇〉為「清淨無為,以身帥下」;〈臣道篇〉謂「盡忠竭力,謀效所司」。
  • 〈賢道篇〉謂「克己復禮,賢良自至」。
  • 〈訓道篇〉謂「至德之用,萬教之主,神明共贊,可以化民」。
  • 〈農道篇〉謂「夫穀者,人之天,理國之道,務農為本」。
  • 〈兵道篇〉謂「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四庫提要》稱此書「注文簡質,不類宋以後語」。

參考文獻

  1.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2. 《洞靈真經注》,見《道藏》,第16冊。

參考資料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