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山大羅宮”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第3行: 第3行:
 
 綿山歷史上曾建有眾多道教宮觀,但至近代,幾乎全遭毀壞。1995年,當地大居士閻吉英先生籌巨資開始開發綿山和恢復綿山道教,迄今已建造道教殿堂60餘座,塑造神像600餘尊,其規模在全國首屈一指。綿山道教最引人注目的是大羅宮景區。大羅宮,又稱大羅天宮,為道教最高仙境。
 
 綿山歷史上曾建有眾多道教宮觀,但至近代,幾乎全遭毀壞。1995年,當地大居士閻吉英先生籌巨資開始開發綿山和恢復綿山道教,迄今已建造道教殿堂60餘座,塑造神像600餘尊,其規模在全國首屈一指。綿山道教最引人注目的是大羅宮景區。大羅宮,又稱大羅天宮,為道教最高仙境。
  
 據傳,綿山大羅宮始建於唐玄宗時期。後因戰亂,原宮早已不存。現在的大羅宮依山而建,為明三暗四的七層仿古建築,高110餘米,全宮整體建築面積達3萬餘平方米,為目前全國道觀之最。大羅宮主殿供無名天尊、無極元君、洪鈞老祖。其它主要配殿有財神殿(供武財神[[趙公明]]、文財神[[比干]]和[[范蠡]])、救苦殿(供[[太乙救苦天尊]])、三官殿(供天、地、水[[三官大帝]])、元辰殿(供六十位太歲星辰)、斗姥殿(供眾星之母[[斗姥元君]])、三清殿(供[[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星宿殿(供二十八宿星神)、靈霄殿(供[[玉皇大帝]]、[[天皇大帝]]、[[南極長生大帝]]、[[紫微大帝]]和後土皇地祇)等。綿山道觀除大羅宮外,還有「三洞神宮」,即洞真宮、洞玄宮和洞神宮。
+
 據傳,綿山大羅宮始建於唐玄宗時期。後因戰亂,原宮早已不存。現在的大羅宮依山而建,為明三暗四的七層仿古建築,高110餘米,全宮整體建築面積達3萬餘平方米,為目前全國道觀之最。大羅宮主殿供無名天尊、無極元君、洪鈞老祖。其它主要配殿有財神殿(供武財神[[趙公明]]、文財神[[比干]]和[[范蠡]])、救苦殿(供[[太乙救苦天尊]])、三官殿(供天、地、水[[三官大帝]])、元辰殿(供六十位太歲星辰)、斗姥殿(供眾星之母[[斗姥元君]])、三清殿(供[[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星宿殿(供二十八宿星神)、靈霄殿(供[[玉皇大帝]]、[[天皇大帝]]、[[南極長生大帝]]、[[紫微大帝]]和後土皇地祇)等。綿山道觀除大羅宮外,還有「三洞神宮」,即洞真宮、[[ 洞玄宮]] 和洞神宮。
  
 
[[Category:山西宮觀]]
 
[[Category:山西宮觀]]
 
[[en:Temple of All-Embracing Heaven on Mt. Mian (Jiexiu, Shanxi)]]
 
[[en:Temple of All-Embracing Heaven on Mt. Mian (Jiexiu, Shanxi)]]

2015年11月6日 (五) 10:46的最新版本

绵山大罗宫坐落在山西省介休市境内,距省会太原约160公里。海拔2500馀米,属太岳山向北延伸的一条支脉。相传春秋时晋国介子推曾携母隐居被焚于此,故而又称介山。

绵山历史上曾建有众多道教宫观,但至近代,几乎全遭毁坏。1995年,当地大居士阎吉英先生筹巨资开始开发绵山和恢复绵山道教,迄今已建造道教殿堂60馀座,塑造神像600馀尊,其规模在全国首屈一指。绵山道教最引人注目的是大罗宫景区。大罗宫,又称大罗天宫,为道教最高仙境。

据传,绵山大罗宫始建于唐玄宗时期。后因战乱,原宫早已不存。现在的大罗宫依山而建,为明三暗四的七层仿古建筑,高110馀米,全宫整体建筑面积达3万馀平方米,为目前全国道观之最。大罗宫主殿供无名天尊、无极元君、洪钧老祖。其它主要配殿有财神殿(供武财神赵公明、文财神比干范蠡)、救苦殿(供太乙救苦天尊)、三官殿(供天、地、水三官大帝)、元辰殿(供六十位太岁星辰)、斗姥殿(供众星之母斗姥元君)、三清殿(供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星宿殿(供二十八宿星神)、灵霄殿(供玉皇大帝天皇大帝南极长生大帝紫微大帝和后土皇地祇)等。绵山道观除大罗宫外,还有“三洞神宫”,即洞真宫、洞玄宫和洞神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