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蔣叔輿編)”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第12行: 第12行:
 
|中華道藏冊數=43
 
|中華道藏冊數=43
 
}}
 
}}
'''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南宋[[蔣叔輿]]編撰。據編末蔣叔輿之子蔣沖素等人所撰〈修書本末〉稱本書原名《靈寶玉檢》,係蔣叔輿根據其師[[留用光]]所傳靈寶齋法儀軌,考證詮次而成。該書已佚,僅殘存其中《黃籙齋儀》三十六卷。今《[[正統道藏]]》本五十七卷,又經後人增修而成,最後成書已晚至明代,收入洞玄部威儀類。本書集黃籙齋法之大成,不僅分門別類,詳列各種黃籙齋醮儀軌,包括設壇法式、法具、法服、行齋節次、啟文奏疏、咒語符圖、偈頌贊引等等,並且酌情採集前輩[[陸修靜]]、[[張萬福]]、[[杜光庭]]、[[李景祈]]等人修訂之齋醮儀範,保存不少有關古代齋儀已佚之資料。全書分二十四門,內容宏富,考辨精詳,門類部帙井然有序,實為現存道教齋儀書中所罕見者。其卷一所載〈[[ 齋壇安鎮經目]] 〉,對考證六朝隋唐[[靈寶派]]經典亦有重要參考價值。
+
'''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南宋[[蔣叔輿]]編撰。據編末蔣叔輿之子蔣沖素等人所撰〈修書本末〉稱本書原名《靈寶玉檢》,係蔣叔輿根據其師[[留用光]]所傳靈寶齋法儀軌,考證詮次而成。該書已佚,僅殘存其中《黃籙齋儀》三十六卷。今《[[正統道藏]]》本五十七卷,又經後人增修而成,最後成書已晚至明代,收入洞玄部威儀類。本書集黃籙齋法之大成,不僅分門別類,詳列各種黃籙齋醮儀軌,包括設壇法式、法具、法服、行齋節次、啟文奏疏、咒語符圖、偈頌贊引等等,並且酌情採集前輩[[陸修靜]]、[[張萬福]]、[[杜光庭]]、[[李景祈]]等人修訂之齋醮儀範,保存不少有關古代齋儀已佚之資料。全書分二十四門,內容宏富,考辨精詳,門類部帙井然有序,實為現存道教齋儀書中所罕見者。其卷一所載〈齋壇安鎮經目〉,對考證六朝隋唐[[靈寶派]]經典亦有重要參考價值。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05頁。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05頁。
 
[[Category: 洞玄部威儀類]][[Category: 南宋道教經典]]
 
[[Category: 洞玄部威儀類]][[Category: 南宋道教經典]]
 
[[en: wu shang huang lu da zhai li cheng yi]]
 
[[en: wu shang huang lu da zhai li cheng yi]]

2013年12月16日 (一) 10:53的最新版本

道藏综合索引
书  名: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
编  著:蒋叔舆
卷  数:五十七卷
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 凤、食字号
涵芬楼本第278-290册
新文丰本第15册
三家本第9册
道藏提要:编号504
中华道藏:道教科仪灵宝诸斋仪
第43册
 

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南宋蒋叔舆编撰。据编末蒋叔舆之子蒋冲素等人所撰〈修书本末〉称本书原名《灵宝玉检》,系蒋叔舆根据其师留用光所传灵宝斋法仪轨,考证诠次而成。该书已佚,仅残存其中《黄箓斋仪》三十六卷。今《正统道藏》本五十七卷,又经后人增修而成,最后成书已晚至明代,收入洞玄部威仪类。本书集黄箓斋法之大成,不仅分门别类,详列各种黄箓斋醮仪轨,包括设坛法式、法具、法服、行斋节次、启文奏疏、咒语符图、偈颂赞引等等,并且酌情采集前辈陆修静张万福杜光庭李景祈等人修订之斋醮仪范,保存不少有关古代斋仪已佚之资料。全书分二十四门,内容宏富,考辨精详,门类部帙井然有序,实为现存道教斋仪书中所罕见者。其卷一所载〈斋坛安镇经目〉,对考证六朝隋唐灵宝派经典亦有重要参考价值。

参考资料

  •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3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