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丹大要”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第12行: 第12行:
 
#〈超宗〉
 
#〈超宗〉
  
 該書通篇以闡釋金丹之大要為宗旨,詳述了內丹各派功法的源流差異及各家之精要,力倡性命兼修、明心見性。該書的最大特色是以詩歌形式來闡發[[老子]]《[[道德經]]》的思想精髓。全書收入《道德經》的「轉語詩」八十一首,合於《道德經》八十一章。在作者看來,五千言《道德經》是道教金丹理論的精髓,按照老子之教導來修煉金丹便可以得道昇仙,進入最高神仙勝境──[[大羅天]]。與此同時,該書還繼承了宋代時期金丹派的「三教同源」論,認為三教理應歸一,只有打破宗派門戶之桎梏,摒棄各家學理之偏見,才能體悟金丹修煉之旨要。在具體的修煉功法程序上,該書主張融匯南、北二宗,攝取兩家理論之長,闡述內煉成丹之理。該書反復強調金丹要訣在於凝結精、氣、神,使體內坎、離(即真陰、真陽)交感、和合,配以調息運氣之功,才會呈現精滿、氣足、神旺之象,進而攝心修性達到還虛合道境界,使體內精氣神合一,從而聚為金丹。還值得注意的是,該書作者一方面闡述金丹大道之理,另一方面則強烈批評旁門左道。在陳致虛看來,甚麼「三黃」術、「四神」術、「數息」術都不是正道,應該屏去。陳致虛之所以極力批判旁門左道,是因為他擔心有心作為,乃違背天道,恐怕會著火入魔。這在今天來看,依然具有警戒作用。此外,陳致虛尚有《[[周易參同契注]]》。《悟真篇注( 收入《[[紫陽真人悟真篇三註]]》) 》等多種著作行世,這些著作也都是從內丹學角度闡述他的道教思想,互相參照,有助於理解他的金丹理論。
+
 該書通篇以闡釋金丹之大要為宗旨,詳述了內丹各派功法的源流差異及各家之精要,力倡性命兼修、明心見性。該書的最大特色是以詩歌形式來闡發[[老子]]《[[道德經]]》的思想精髓。全書收入《道德經》的「轉語詩」八十一首,合於《道德經》八十一章。在作者看來,五千言《道德經》是道教金丹理論的精髓,按照老子之教導來修煉金丹便可以得道昇仙,進入最高神仙勝境──[[大羅天]]。與此同時,該書還繼承了宋代時期金丹派的「三教同源」論,認為三教理應歸一,只有打破宗派門戶之桎梏,摒棄各家學理之偏見,才能體悟金丹修煉之旨要。在具體的修煉功法程序上,該書主張融匯南、北二宗,攝取兩家理論之長,闡述內煉成丹之理。該書反復強調金丹要訣在於凝結精、氣、神,使體內坎、離(即真陰、真陽)交感、和合,配以調息運氣之功,才會呈現精滿、氣足、神旺之象,進而攝心修性達到還虛合道境界,使體內精氣神合一,從而聚為金丹。還值得注意的是,該書作者一方面闡述金丹大道之理,另一方面則強烈批評旁門左道。在陳致虛看來,甚麼「三黃」術、「四神」術、「數息」術都不是正道,應該屏去。陳致虛之所以極力批判旁門左道,是因為他擔心有心作為,乃違背天道,恐怕會著火入魔。這在今天來看,依然具有警戒作用。此外,陳致虛尚有《[[周易參同契注]]》。《悟真篇注 收入《[[紫陽真人悟真篇三註]]》 》等多種著作行世,這些著作也都是從內丹學角度闡述他的道教思想,互相參照,有助於理解他的金丹理論。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2013年12月9日 (一) 12:13的版本

《金丹大要》,全称《上阳子金丹大要》,是南宋以来一部有特色的内丹典籍,原为十卷,《正统道藏》将前七章各分为二,加上第九、十两章共成十六卷,第八章另行分出成一书,名《上阳子金丹大要图》。收录于《正统道藏》太玄部,共计十六卷。元代道士陈致虚撰。作者总结全真道丹法,阐发内丹理论,认为金丹之道在于修炼精气神,金丹即为精气神和合而成,三物交感,顺则为人,逆则成仙。

全书分为九篇:

  1. 〈虚无〉
  2. 〈上药〉
  3. 〈妙用〉
  4. 〈须知〉
  5. 〈积功〉
  6. 〈累行〉
  7. 〈发真〉
  8. 〈越格〉
  9. 〈超宗〉

该书通篇以阐释金丹之大要为宗旨,详述了内丹各派功法的源流差异及各家之精要,力倡性命兼修、明心见性。该书的最大特色是以诗歌形式来阐发老子道德经》的思想精髓。全书收入《道德经》的“转语诗”八十一首,合于《道德经》八十一章。在作者看来,五千言《道德经》是道教金丹理论的精髓,按照老子之教导来修炼金丹便可以得道升仙,进入最高神仙胜境──大罗天。与此同时,该书还继承了宋代时期金丹派的“三教同源”论,认为三教理应归一,只有打破宗派门户之桎梏,摒弃各家学理之偏见,才能体悟金丹修炼之旨要。在具体的修炼功法程序上,该书主张融汇南、北二宗,摄取两家理论之长,阐述内炼成丹之理。该书反复强调金丹要诀在于凝结精、气、神,使体内坎、离(即真阴、真阳)交感、和合,配以调息运气之功,才会呈现精满、气足、神旺之象,进而摄心修性达到还虚合道境界,使体内精气神合一,从而聚为金丹。还值得注意的是,该书作者一方面阐述金丹大道之理,另一方面则强烈批评旁门左道。在陈致虚看来,甚么“三黄”术、“四神”术、“数息”术都不是正道,应该屏去。陈致虚之所以极力批判旁门左道,是因为他担心有心作为,乃违背天道,恐怕会著火入魔。这在今天来看,依然具有警戒作用。此外,陈致虚尚有《周易参同契注》。《悟真篇注(收入《紫阳真人悟真篇三注》)》等多种著作行世,这些著作也都是从内丹学角度阐述他的道教思想,互相参照,有助于理解他的金丹理论。

参考资料

  1. 陈致虚:《上阳子金丹大要》,《道藏》(文物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8年),第24册。
  2. 何乃川、詹石窗:〈陈致虚的积功累行诗〉,《道韵》第五辑,1999年8月。
  3. 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年),第二卷,第171至173页。
  4. 任继愈主编:《宗教大词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第387页。
  5.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392至3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