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蓮正宗仙源像傳”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創建新頁面為 '{{dzindex |書名=金蓮正宗仙源像傳 |編著=謝西蟾、劉志玄編撰 |卷數=一卷 |正統道藏分類=洞真部譜錄類 |正統道藏字號=致 |...')
 
 
第12行: 第12行:
 
|中華道藏冊數=47
 
|中華道藏冊數=47
 
}}
 
}}
'''金蓮正宗仙源像傳''',又名《全真正宗仙源像傳》,元朝[[全真道]]道士[[謝西蟾]]、[[劉志玄]]編撰。書成於泰定四年(1327),原本二卷,今《[[正統道藏]]》本合為一卷。收入洞真部譜錄類,原書上卷輯錄「列聖詔書」數篇,包括元太祖成吉思汗召見丘神仙([[丘處機]]) 詔書、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褒封全真道[[五祖七真]]制詞、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五祖七真制詞,以及封贈丘處機十八弟子之製詞等。下卷收入混元老子及全真道五祖七真傳記,五祖即東華帝君[[王玄甫]]、正陽子[[鐘離權]]。純陽子[[呂喦]]。海蟾子[[劉操]]、重陽子[[王嚞]]。七真即王重陽七大弟子[[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每人一傳,略述其生平事跡及歷代帝皇封號。每傳前有圖像,後附贊語。
+
'''金蓮正宗仙源像傳''',又名《全真正宗仙源像傳》,元朝[[全真道]]道士[[謝西蟾]]、[[劉志玄]]編撰。書成於泰定四年(1327),原本二卷,今《[[正統道藏]]》本合為一卷。收入洞真部譜錄類,原書上卷輯錄「列聖詔書」數篇,包括元太祖成吉思汗召見丘神仙 [[丘處機]] 詔書、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褒封全真道[[五祖七真]]制詞、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五祖七真制詞,以及封贈丘處機十八弟子之製詞等。下卷收入混元老子及全真道五祖七真傳記,五祖即東華帝君[[王玄甫]]、正陽子[[鐘離權]]。純陽子[[呂喦]]。海蟾子[[劉操]]、重陽子[[王嚞]]。七真即王重陽七大弟子[[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每人一傳,略述其生平事跡及歷代帝皇封號。每傳前有圖像,後附贊語。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431-432頁。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431-432頁。
 
[[Category: 洞真部譜錄類]][[Category: 元代道教經典]][[Category: 神仙高道傳]]
 
[[Category: 洞真部譜錄類]][[Category: 元代道教經典]][[Category: 神仙高道傳]]
 
[[en: Portraits and Biographies Concerning the Origin of the Masters of the True Line of Transmission of the Golden Lotus School]]
 
[[en: Portraits and Biographies Concerning the Origin of the Masters of the True Line of Transmission of the Golden Lotus School]]

2013年10月3日 (四) 15:58的最新版本

道藏綜合索引
書  名:金蓮正宗仙源像傳
編  著:謝西蟾、劉志玄編撰
卷  數:一卷
正統道藏:洞真部譜錄類 致字號
涵芬樓本第76冊
新文豐本第5冊
三家本第3冊
道藏提要:編號173
中華道藏:道史仙傳神仙高道傳
第47冊
 

金蓮正宗仙源像傳,又名《全真正宗仙源像傳》,元朝全真道道士謝西蟾劉志玄編撰。書成於泰定四年(1327),原本二卷,今《正統道藏》本合為一卷。收入洞真部譜錄類,原書上卷輯錄「列聖詔書」數篇,包括元太祖成吉思汗召見丘神仙(丘處機)詔書、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褒封全真道五祖七真制詞、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五祖七真制詞,以及封贈丘處機十八弟子之製詞等。下卷收入混元老子及全真道五祖七真傳記,五祖即東華帝君王玄甫、正陽子鐘離權。純陽子呂喦。海蟾子劉操、重陽子王嚞。七真即王重陽七大弟子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每人一傳,略述其生平事跡及歷代帝皇封號。每傳前有圖像,後附贊語。

參考資料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431-43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