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无编辑摘要
|中華道藏冊數=4
}}
'''洞玄靈寶五嶽古本真形圖''',原題「東方朔編」,實際應出於漢末魏晉之際。[[葛洪]]《[[抱朴子]]‧遐覽篇》已稱:「家有《[[ 五嶽真形圖]] 》,能避兵凶逆,人欲害之者皆還反受其殃」。後世此書傳本甚多,今《[[正統道藏]]》本一卷,收入洞玄部靈圖類。另有《[[雲笈七籤]]》本,收入該書卷七九。書分三篇。
*其一為〈五嶽真形圖序〉,概述五嶽四山(即[[泰山]]、[[衡山]]、[[嵩山]]、[[泰山]]、[[華山]]、[[恆山]]、[[青城山]]、[[廬山]]、[[霍山]]、[[潛山]])之真形與靈跡。內稱五嶽四山之「真形圖」乃取象山水曲折參差之狀圖寫而成,出自神農、黃帝之世。凡人有此真形圖,人山不迷,可避兵災毒害。又稱五嶽四山皆有神靈,並逐一列舉每山之山君及其部領群仙玉女之數。
*其二為〈靈寶五嶽古本真形圖〉,首載「五嶽山真形文」一幅、「三天太上大道君長生符」六枚。其次列舉五嶽四山真形圖九幅,每圖前各有符一枚。各符圖後有文字,略敘書寫佩帶符圖之法。
4,219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