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添加1,054字节 、 2008年11月12日 (三) 13:34
无编辑摘要
{{道教文學}}
「樂府」本 語錄 漢代掌管音樂的官署名稱。為了演唱的方便,樂府機關將可配樂的歌詩匯編成冊,魏晉六朝 個人講話或者二人以上 把這種歌詩稱作「樂府」。根據唐代段安節 士對話 《樂府雜 》所載,樂府歌詩一直與歌舞、樂曲密切相關 後來,樂府作為一種韻文體裁,收錄樂章歌辭等。另外,許多文人模擬樂府體裁所創作的歌詩也歸入樂府之中。所謂 教樂府乃屬於樂府的一個 類。從作者的角度看, 語錄是 道教 樂府是由道門中 選編或者創作的樂府歌辭。南宋時期, 士講 者曾造編《樂府雅詞》可視為出自 門中人之手 、傳道 一部較早的樂府作品集。該書分上、中、下三卷,又有《拾遺》二卷,編訂於宋紹興十六年(1146年),正集選 言論輯 了歐陽修等34家,《拾遺》選錄16家,凡50家 。從 類型 形式 上看, 道教樂府是指借用樂府歌詩形式反映道教思想旨趣用以 道門 科儀的歌辭作品。如上所涉及的曾氏《樂府雅詞》之《大曲》類所收《道宮薄媚》當 語錄 於散文一 類。 另有郭茂倩所編《樂府詩集》十二類中的「神弦歌」、「步虛詞」、「上雲樂」也屬於道教樂府作品。所謂「神弦歌」 是請神降臨 發生而論,語錄體散文在先秦時期已經形成,如儒家聖人孔夫子 歌辭 言論 ,其 中之「弦」表明了 弟子記錄而成《論語》一書, 種歌辭 配上管弦來歌唱 中國早期 ;而「步虛詞」則是道士齋醮時的一種贊頌歌辭;至於「上雲樂」則是信道 語錄體散 人在藝術世界中與仙女交往 一種夢幻詩詞 代表作
正如其他宗教團體一樣,道教有自己的組織形式。在組織之中,道門中人師徒授受,他們一起探究道教的教義思想、方術、符法、科儀等等。在其探究過程中,他們或者師徒對話,或者圍繞某一個問題,由道師講授,門徒記錄。此類活動,經過長期積累,形成了諸多的語錄。早期 道教 樂府 經典《太平經》的大部分篇章實際上就是採取語錄體 形式。有的篇章是真人問神人,有的篇章是信徒問天師。例如該書乙部圍繞如何才能「常喜」的問題,真人與神人展開了一系列對話。通過層層解釋,神人告訴真人:凡人都處於窮困狀態,而唯獨信道的「我」能夠長存,這就是「常喜」。像這種對話構成了《太平經》的最大 色。《太平經》語錄特色的形成,這與巫祝活動與方士的讖語製作有一定的關係。因為巫祝活動的主要目的是請神降臨,當「神」降臨的時候,就會有「神語」,於 在場的信徒就趕快記錄;另外,天師、真人們喜歡稽校古書。在稽校過程中,他們往往進行摘錄,這也形成了一部分語錄。 由《[[太平經]]》所開創的傳統,在後來的道教活動中得到繼承和發展。從魏晉以後,道門語錄的文本逐步豐富起來。考道教經書總集,以「語錄」命名的經書就為數不少。如《盤山棲雲王真人語錄》、《海瓊白真人語錄》、《晉真人語錄》、《清庵瑩蟾子語錄》等十餘種,其他類似形式的書名尚有許多。 道門語錄在道教傳教過程中具有特殊作用。因為這些語錄往往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探討的是道教中有關教義的普遍問題或當時思想上的前沿問題。許多道教思想家往往也通過語錄的形式來表達自己對道教哲理的理解 思考;在形式上, 道門 法曲之調 語錄句 簡練、用語 合成韻 對質樸 體現 有口語化特色。為 使受眾比較容易明白, 的領袖 幽緲 物往往使用各種人們熟悉 神仙世界 修持手法 其浪漫色調頗 例如類比、比喻等等。 明顯 了使得所闡述的義理具有概括性,道門語錄長話短說,提煉出許多口訣、歌謠、諺語,這就使道門語錄所運載的思想義理也具有深刻性的一面
[[Category:道教散文]]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