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更改

添加23字节 、 2009年7月2日 (四) 14:10
无编辑摘要
== 起源 ==
就起源而論,道教詞可以追溯於玄歌、變文。所謂「玄歌」也就是「玄道」之歌;從形式上看,玄歌屬於道教說唱曲藝作品中的唱詞之類。為了吸引聽眾,玄歌作者往往以第一人稱手法敘述故事。例如《 [[ 老子化胡經 ]] 》卷十所收的《化胡歌》,以「我」代表老子,描繪了老君修道場所的仙家景色,講述了「化胡成佛道」的故事,具備了敘事詩的基本特徵。
在《老子化胡經》中還收有《老君十六變詞》十八首,此即屬於道教變文之類。所謂「變文」是演述神變故事的一種形式。「道教變文」即演述道教神變故事的一種體式。適應說唱的需要,道教變文往往採用韻文形式,如《老君十六變詞》便是純韻文。作者按照方位的變更來組織情節,其場所轉換亦依據「 [[ ]] 」的九宮八卦方位。八卦代表八方,輪轉兩週,便有十六變詞。
除了玄歌變文之外,「仙歌道曲」也是道教詞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產生與道教儀式的建立與流行有密切的關係。為使儀式的進行更加隆重,道人們便將讚歌與歌詠結合起來,於是有了各種唱詞的出現。《 [[ 無上秘要 ]] 》卷二十錄有仙歌若干首。從體例來看,《無上秘要》在摘錄這些「仙歌」時都略加說明,指出其來歷及何位仙人所唱。其體裁皆為五言,句數不一。表現了早期道教「以詩為詞」的創作特點。
與「仙歌」詞相媲美的是道曲之詞。其主要體式有步虛詞、讚詠詞。
== 步虛詞 ==
步虛詞是樂府文學形式之一。唐 吳競《樂府古題要解》指出,這種詞,描述歌頌眾仙飄渺昇天的美妙景象。步虛詞的起源,向來有不同的說法。從許多典籍的記載來看,三國時期應當有步虛詞行世。步虛詞的歌唱節奏大體依照八卦九宮方位,從而造成陰陽回復的韻律。步虛詞誦詠過程有一定路線,要求精神專注,念唱、步法、道具和諧統一。
== 讚詠詞 ==
與步虛詞一脈相承,唐宋以來的讚詠詞也是一種配樂的歌詞。在道教齋蘸儀式盛行之際,道士、文人乃至皇帝官宦廣制道曲,遂有各種讚詠詞之誕生。今所見《 [[ 金錄齋三洞讚詠儀 ]] 》與《 [[ 玉音法事 ]] 》中便收錄了不少讚詠詞。從形式上看,讚詠詞雖然尚保存了步虛詞的入樂法式,但也具備了一些新的特點。最重要的就是長短句的出現。例如《金錄齋三洞讚詠儀》卷上所錄《太清樂》在七言詩的基礎上加入許多襯句,這就形成了長短不一的格式,具有獨特的風格。
== 道詞與神仙信仰的關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