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删除2字节 、 2019年5月30日 (四) 13:37
无编辑摘要
{{template:道教神仙}}
==由來==
中國古代就有奉土祭社的禮俗。該神源於古代的「社神」崇拜,先民封土為社,祭之以求五穀豐登,如《孝經緯》言:「社者,土地之神。土地闊不可盡祭,故封土為社,以報功也。」人們認為土地長育萬物,使人生存,因此要每年祭祀,以酬其功。祭祀社神的日期稱為「社日」,一般有春社和秋社兩次。  「社」又是地方之最小行政單位。《禮記》之《祭法》篇注稱,「大夫以下包士庶,成群聚而居,滿百家以上,得立社」。《漢書》之《五行志》又稱「舊制,二十五家為一社」,古人尊天而親地,「土地廣博,不可遍敬,故封土為社而祀之,以報功也」。為報答大地之恩賜而奉土祭社,東漢時即稱社神為社公或土地,而稱土地者更甚。社神初無姓名。東晉以後,民間以生前行善或廉正之官吏為土地神,遂有人格及姓氏。據記載,較早稱為土地爺的是漢代秣陵尉蔣子文,他死後成為鐘山的守護神。道經《道要靈衹神鬼品經》的《社神品》曾引用《老子天地鬼神目錄》稱,「京師社神,天之正臣,左陰右陽,姓黃名崇。本楊州九江歷陽人也。秩萬石,主天下名山大神,社皆臣從之」。明清以後,民間又多以名人作為各方土地。例如:清代翰林院及吏部所祀之土地,傳為唐代大文人韓愈。杭州太學一帶,原是岳飛的故鄉,於是太學就奉岳飛為土地神。現在的土地廟中常配祀有土地婆婆,其俗約起於南宋。明清時民間亦流傳有《土地寶卷》,描寫土地爺大鬧天宮,與玉皇大帝、諸佛、諸神鬥法的故事。
==生養萬物==
4,219

个编辑

导航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