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虎元旨”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創建新頁面為 '{{dzindex |書名=龍虎元旨 |編著=董師元傳 成君撰 |卷數=二篇同卷 |正統道藏分類=太玄部 |正統道藏字號=唱 |涵芬樓本冊數=741 |新文豐本...')
 
 
第12行: 第12行:
 
|中華道藏冊數=18
 
|中華道藏冊數=18
 
}}
 
}}
'''龍虎元旨''',原不題撰人。據篇末跋文稱:東嶽[[董師元]]於貞元五年(789) 受丹法於羅浮山隱士[[青霞子]],開成五年(840) 傳授成君。可知此篇當出於晚唐。一卷,收入《[[正統道藏]]》太玄部。本篇包括論文及七言歌訣七首,論述外丹藥物及法度火候等要旨。書中稱龍虎即鉛汞二物,為還丹主要藥材,另需以曾青為氣,雄黃為史。汞、砂、鉛、金分別取震、離、兌、坎四卦,盡歸中宮戊己土而產黃芽,乃名還丹。煉丹須依陰陽消息,五行生守剋之理,合天地之大道。汞鉛二藥得天地之元氣,水火銷鑠,石沉金浮,君臣相返,然後陰陽相須,君臣相得。又須應六十四卦以分藥物銖兩,依十二月陰陽消長而定煅煉火候。還丹煉成,服之可歷千年而不死。書中多引[[魏伯陽]]、狐剛子、青霞子等人丹訣。
+
'''龍虎元旨''',原不題撰人。據篇末跋文稱:東嶽[[董師元]]於貞元五年 (789) 受丹法於羅浮山隱士[[青霞子]],開成五年 (840) 傳授成君。可知此篇當出於晚唐。一卷,收入《[[正統道藏]]》太玄部。本篇包括論文及七言歌訣七首,論述外丹藥物及法度火候等要旨。書中稱龍虎即鉛汞二物,為還丹主要藥材,另需以曾青為氣,雄黃為史。汞、砂、鉛、金分別取震、離、兌、坎四卦,盡歸中宮戊己土而產黃芽,乃名還丹。煉丹須依陰陽消息,五行生守剋之理,合天地之大道。汞鉛二藥得天地之元氣,水火銷鑠,石沉金浮,君臣相返,然後陰陽相須,君臣相得。又須應六十四卦以分藥物銖兩,依十二月陰陽消長而定煅煉火候。還丹煉成,服之可歷千年而不死。書中多引[[魏伯陽]]、狐剛子、青霞子等人丹訣。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67頁。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67頁。
 
[[Category: 太玄部]][[Category: 唐代道教經典]][[Category: 外丹]]
 
[[Category: 太玄部]][[Category: 唐代道教經典]][[Category: 外丹]]
 
[[en: Secret Directives on the Dragon and the Tiger]]
 
[[en: Secret Directives on the Dragon and the Tiger]]

2013年12月23日 (一) 09:10的最新版本

道藏綜合索引
書  名:龍虎元旨
編  著:董師元傳 成君撰
卷  數:二篇同卷
正統道藏:太玄部 唱字號
涵芬樓本第741冊
新文豐本第40冊
三家本第24冊
道藏提要:編號1072
中華道藏:四輔真經太清金丹經
第18冊
 

龍虎元旨,原不題撰人。據篇末跋文稱:東嶽董師元於貞元五年(789)受丹法於羅浮山隱士青霞子,開成五年(840)傳授成君。可知此篇當出於晚唐。一卷,收入《正統道藏》太玄部。本篇包括論文及七言歌訣七首,論述外丹藥物及法度火候等要旨。書中稱龍虎即鉛汞二物,為還丹主要藥材,另需以曾青為氣,雄黃為史。汞、砂、鉛、金分別取震、離、兌、坎四卦,盡歸中宮戊己土而產黃芽,乃名還丹。煉丹須依陰陽消息,五行生守剋之理,合天地之大道。汞鉛二藥得天地之元氣,水火銷鑠,石沉金浮,君臣相返,然後陰陽相須,君臣相得。又須應六十四卦以分藥物銖兩,依十二月陰陽消長而定煅煉火候。還丹煉成,服之可歷千年而不死。書中多引魏伯陽、狐剛子、青霞子等人丹訣。

參考資料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6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