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籙次第法信儀”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創建新頁面為 '{{dzindex |書名=受籙次第法信儀 |編著= |卷數=一卷 |正統道藏分類=正一部 |正統道藏字號=肆 |涵芬樓本冊數=991 |新文豐本冊數=53 |三家本...')
 
 
第12行: 第12行:
 
|中華道藏冊數=42
 
|中華道藏冊數=42
 
}}
 
}}
'''受籙次第法信儀''',撰人不詳。從內容看,似出於南北朝或唐代。書中出現「大明某年」字樣,疑係後人改編時所加。一卷,收入《[[正統道藏]]》正一部。此篇載 正一 道士授度法籙治職之次第。首先列舉道士受經籙、治職所應具備之信物。如受《[[道德經]]》應準備銀環一枚、青絲一百二十尺、朱砂一兩。其次列舉道士「受法職位次第」。如受正一法位稱清信弟子、正一盟威弟子,受七星籙者稱北斗七元真人;受都功版者稱門下大都功;受洞神法位稱洞神弟子;受洞玄法位稱靈寶、洞玄弟子;受上清法位者稱上清弟子或大洞弟子等等。書中又雜錄用印法、命屬氣籍(言本命所屬天氣星宿)、諸治名目(言二十四治名稱及二十四氣官位號)、三師五保名諱形狀居觀方所次第,以及[[天師道]]所用各種版文等,內容頗雜亂。
+
'''受籙次第法信儀''',撰人不詳。從內容看,似出於南北朝或唐代。書中出現「大明某年」字樣,疑係後人改編時所加。一卷,收入《[[正統道藏]]》正一部。此篇載 天師道 道士授度法籙治職之次第。首先列舉道士受經籙、治職所應具備之信物。如受《[[道德經]]》應準備銀環一枚、青絲一百二十尺、朱砂一兩。其次列舉道士「受法職位次第」。如受正一法位稱清信弟子、正一盟威弟子,受七星籙者稱北斗七元真人;受都功版者稱門下大都功;受洞神法位稱洞神弟子;受洞玄法位稱靈寶、洞玄弟子;受上清法位者稱上清弟子或大洞弟子等等。書中又雜錄用印法、命屬氣籍(言本命所屬天氣星宿)、諸治名目(言二十四治名稱及二十四氣官位號)、三師五保名諱形狀居觀方所次第,以及[[天師道]]所用各種版文等,內容頗雜亂。
 
 《正統道藏》本此書之後附載《天師治儀》一篇,應為另一書。
 
 《正統道藏》本此書之後附載《天師治儀》一篇,應為另一書。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2013年11月5日 (二) 11:17的最新版本

道藏综合索引
书  名:受箓次第法信仪
编  著:
卷  数:一卷
正统道藏:正一部 肆字号
涵芬楼本第991册
新文丰本第53册
三家本第32册
道藏提要:编号1232
中华道藏:道教科仪科戒威仪
第42册
 

受箓次第法信仪,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南北朝或唐代。书中出现“大明某年”字样,疑系后人改编时所加。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篇载天师道道士授度法箓治职之次第。首先列举道士受经箓、治职所应具备之信物。如受《道德经》应准备银环一枚、青丝一百二十尺、朱砂一两。其次列举道士“受法职位次第”。如受正一法位称清信弟子、正一盟威弟子,受七星箓者称北斗七元真人;受都功版者称门下大都功;受洞神法位称洞神弟子;受洞玄法位称灵宝、洞玄弟子;受上清法位者称上清弟子或大洞弟子等等。书中又杂录用印法、命属气籍(言本命所属天气星宿)、诸治名目(言二十四治名称及二十四气官位号)、三师五保名讳形状居观方所次第,以及天师道所用各种版文等,内容颇杂乱。 《正统道藏》本此书之后附载《天师治仪》一篇,应为另一书。

参考资料

  • 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29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