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道教文化中心資料庫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創建新頁面為 '{{dzindex |書名=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 |編著= |卷數=一卷 |正統道藏分類=洞神部戒律類 |正統道藏字號=力 |涵芬樓本冊數=563 |新文豐本冊...')
 
 
第12行: 第12行:
 
|中華道藏冊數=8
 
|中華道藏冊數=8
 
}}
 
}}
'''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統道藏]]》洞神部戒律類。本書原為早期[[天師道]]經典《[[正一法文]]》殘卷之一,書中輯錄五篇天師道戒科教令。即《老君戒經》(原佚名)、《大道家令戒》、《天師教》、《陽平治》、《天師五言牽三詩》。首篇先敘說教戒,解釋奉道持戒之理,勸人修持天師道五戒。其次《大道家令戒》、《天師教》、《陽平治》等篇,是曹魏時張魯後裔發佈,概述太上大道化生天地萬物,自[[黃帝]]以來屢次降世傳教授經,以及授[[張道陵]]正一盟威之道,使立[[二十四治]]教化道民等神話。並且批評曹魏時[[ 五斗米 道]]組織混亂,科律廢弛,要求諸道官道民清整道治,奉守教令,行善積德,以求太平長生。最後《牽三詩》十一首,似為東晉[[王嘉]]所撰。此書出於漢末[[張魯]]之後,北魏[[寇謙之]]以前,對研究魏晉天師道歷史和教義有參考價值。
+
'''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統道藏]]》洞神部戒律類。本書原為早期[[天師道]]經典《[[正一法文]]》殘卷之一,書中輯錄五篇天師道戒科教令。即《老君戒經》(原佚名)、《大道家令戒》、《天師教》、《陽平治》、《天師五言牽三詩》。首篇先敘說教戒,解釋奉道持戒之理,勸人修持天師道五戒。其次《大道家令戒》、《天師教》、《陽平治》等篇,是曹魏時張魯後裔發佈,概述太上大道化生天地萬物,自[[黃帝]]以來屢次降世傳教授經,以及授[[張道陵]]正一盟威之道,使立[[二十四治]]教化道民等神話。並且批評曹魏時[[ 天師 道]]組織混亂,科律廢弛,要求諸道官道民清整道治,奉守教令,行善積德,以求太平長生。最後《牽三詩》十一首,似為東晉[[王嘉]]所撰。此書出於漢末[[張魯]]之後,北魏[[寇謙之]]以前,對研究魏晉天師道歷史和教義有參考價值。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80頁。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80頁。
 
[[Category: 天師道]][[Category: 南北朝道教經典]] 
 
[[Category: 天師道]][[Category: 南北朝道教經典]] 
 
[[en: Commandments of the Heavenly Master from the One and Orthodox Canon]]
 
[[en: Commandments of the Heavenly Master from the One and Orthodox Canon]]

2013年9月17日 (二) 11:54的最新版本

道藏綜合索引
書  名: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
編  著:
卷  數:一卷
正統道藏:洞神部戒律類 力字號
涵芬樓本第563冊
新文豐本第30冊
三家本第18冊
道藏提要:編號783
中華道藏:三洞真經太玄部經訣‧正一部經籙
第8冊
 

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統道藏》洞神部戒律類。本書原為早期天師道經典《正一法文》殘卷之一,書中輯錄五篇天師道戒科教令。即《老君戒經》(原佚名)、《大道家令戒》、《天師教》、《陽平治》、《天師五言牽三詩》。首篇先敘說教戒,解釋奉道持戒之理,勸人修持天師道五戒。其次《大道家令戒》、《天師教》、《陽平治》等篇,是曹魏時張魯後裔發佈,概述太上大道化生天地萬物,自黃帝以來屢次降世傳教授經,以及授張道陵正一盟威之道,使立二十四治教化道民等神話。並且批評曹魏時天師道組織混亂,科律廢弛,要求諸道官道民清整道治,奉守教令,行善積德,以求太平長生。最後《牽三詩》十一首,似為東晉王嘉所撰。此書出於漢末張魯之後,北魏寇謙之以前,對研究魏晉天師道歷史和教義有參考價值。

參考資料

  •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28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