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更改

添加1,677字节 、 2015年11月3日 (二) 16:54
无编辑摘要
|中華道藏冊數=13
}}
'''南華真經''',即《[[莊子]]》相傳為戰國時宋國蒙人莊周撰,實際應為戰國至秦漢之際道家莊子學派之著作總集。其書上承[[老子]],宣揚虛無之道為萬物本源,主張齊萬物,同是非,無己無待,與自然萬物相合為一。秦漢以後,歷代道家學者與道教徒皆奉此書為經典 。《莊子》被稱為《南華真經》與唐朝玄宗的崇道活動有關 。唐玄宗天寶元年(742)詔封莊周為南華真人,尊其書為《南華真經》。 並把《莊子》與《老子》、《列子》等書並列,作為科舉考試的必考書目。其書上承老子,發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基本觀點,認「道」是無限的,「自本自根」、「無所不在」的客觀存在,強調事物的自我生化。該書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把提倡仁義和是非看作是加在人身上的刑罰,對當時統治者的「仁義」和「法治」進行抨擊,對世俗社會的禮、法、權、勢進行了尖銳的批判。在人類生存方式上,該書崇尚自然,提倡「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的精神境界,並且認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逍遙自得,是絕對的精神自由,而非物質享受與虛名偽譽。 《莊子》在西元三世紀到五世紀的魏晉時期產生了重大影響,和《周易》、《老子》一起並稱「三玄」。從六朝時起,《莊子》一書先後存在過《南華》、《南華經》、《南華真經》不同名稱的演變與並存時期。據學者研究,至遲在南朝陳後主至德元年(583年)成書的《經典釋文》一書中,就已經開始列《莊子》為經典,有尊《莊子》為經典之意。進入唐代,由於唐朝統治者的崇道,定《莊子》為《南華真經》,表明《莊子》號《南華真經》已經正式得到統治者的認可。所以《莊子》一書有時又有《南華》、《南華經》等的代稱。  據《漢書•藝文志》著錄,《莊子》書原本為五十二篇,現存西晉[[郭象]]注本為三十三篇。其中內篇七篇,一般認為係莊子本人所作,外 篇、 雜篇 十六篇,應為其後學弟子著作 。內篇最集中表現莊子思想的是〈齊物論〉、〈逍遙遊〉、〈大宗師〉等篇 。現《[[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收入《南華真經》白文本五卷。又洞神部玉訣類收入歷代注本八種。
==參考資料==
*胡孚琛主編:《[[中華道教大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第320頁。
[[Category: 洞神部本文類]][[Category: 先秦道教經典]]
[[en: The True Scripture of Southern Florescence]]
4,219

个编辑